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16455/classic.aspx?parent=688278
文游天下(542)
北武当庙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道教和佛教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对撞冲突,也有过交融调和,它们的一些活动场所同样出现过嬗变,比如,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北武当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相传,唐朝时真武大帝曾在石嘴山一带现身,人们便在贺兰山脚建起供奉他的真武堂,又名北武当庙,是处纯粹的道家宫观,后来其得到多次修缮扩建。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里逐步演变为佛教的寺院,并在光绪时期迅速蹿红,究其原因,是与慈禧太后有关。


北武当庙的僧人广煜到北京潭柘寺进修,当时西太后经常来此进香,广煜在潭柘寺方丈的引见下,祈求老佛爷为自己所在的寺庙赐字,慈禧欣然提笔书写了一幅白绢条幅“护国寿佛禅寺”,北武当庙遂又被称作“寿佛寺”,且名震西北。而它经过数度损毁重建,已完全蜕变为佛家寺院,里面的道教遗痕荡然无存。像灵官殿里的关帝君被弥勒佛取代,无量殿中的真武大帝换作了阿弥陀佛。

但无论殿堂之上供奉的是道教神仙还是佛家菩萨,都没有影响善男信女来此朝拜的热情。他们在观音楼、无量殿前祷告,在灵官殿、大佛殿里焚香,更少不了到多宝塔周围转经。多宝塔建于1848年,为五层砖塔,高20米,是整个寺院的至高点。其棱角分明阶梯凸出,颇具西域风情,入口处的对联意蕴悠长:“塔影圆明清静地,钟声响彻曦阳天。”

这或许也是北武当庙吸引众多非佛游人的原因吧。大部分来此参观的游客并不信佛,不去烧香跪拜,只是静静地欣赏寺内的景物。在巍峨的殿宇间,于绕耳的梵音中,享受极乐佛国带来的气定神闲,了却尘世红烟,漫度片刻安然。还可远眺莽莽贺兰山阙,俯瞰苍苍银川平原,内心便充盈着恬淡和闲适,浑身的舒爽之感也即化作眼里的阳光。

北武当庙不仅享誉西北地区,而且在佛教界也有一席之地,这主要得益于其别具一格的寺庙音乐。石嘴山地处内蒙和宁夏交界处,是众多游牧民族的栖息地,北武当庙便吸收了这些民族的音乐因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寺乐。每逢庙会、庆典等重大活动,僧人们都会盛装出镜,在锣、鼓、钹、笙、箫、管、笛的伴奏下,诵唱《四季歌》《醒世词》,悠扬的乐声令人如痴如醉。

游人大概听不懂僧侣们的唱词,只是沉浸在虔诚的氛围中,感受宗教法事带来的心神安宁。正如人们不会在意北武当庙是道教宫观还是佛家寺庙一样,只要能安神祛烦,就值得膜拜,信不信教已不重要。北武当庙便在实用主义的浸润中,一路走来,迈过道家的门槛,步入佛教的圣地,也招徕越来越多的信徒和游客。
2022.10.27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542)北武当庙》
文/常原平
道佛两教史对撞,
交融调和现嬗变。
石嘴山北武当庙,
鲜活例子值一看。
真武唐朝现身此,
道家宫观得兴建。
清演变成佛院寺,
究因慈禧有关连。
僧人进修潭柘寺,
慈禧笔赐“寿佛寺”。
道教遗痕荡无存,
弥勒取代关帝君。
神仙菩萨无所谓,
善男信女朝如云。
不少转经多宝塔,
祷告焚香见虔诚。
多宝塔高20米,
风格颇具西域情。
钟声响彻曦阳天,
塔影圆明地清静。
气定神闲听梵音,
片刻安然却红尘。
远眺山阙瞰平原,
恬淡闲适心充盈。
北武当有一席地,
寺庙音乐主得益。
盛装出镜大活动,
痴醉僧人享乐鸣。
沉浸虔诚氛围中,
感受法事心神宁。
安神祛烦值膜拜,
信不信教无人问。
实用主义浸润庙,
一路走来教易容。
信徒游客来愈多,
佛教圣地香火盛。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