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嵊泗驻军干战探亲回忆录连载(2)
作者:皋润
(接连载1)
我调到守备区司令部炮兵科工作不久,因为其他参谋有任务,科长临时安排我去外岛组织两个85加农炮连实弹射击。想到来队探亲的家属后天就要回家了,我左右为难又不好开口拒绝。我想打靶是明天早上去,或许下午就能回来,后天还能赶上送她们。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到羊毛洞连时,海上就起了大风,渔轮拖拖靶有困难,实弹射击无法进行。我们只好在羊毛洞连住下,把拖靶拉到一个小山岙里,渔轮去嵊山避风。想到第二天家属就要回家,她人生地不熟的情况,我很着急,就打电话请一个老乡帮助送到码头。守备二营五连驻地靠近李柱山码头,连队司务长杨立友是老乡,我打电话请他安排中饭。第二天上午风小了,我们完成实弹射击后返回泗礁。当渔轮开到插旗岗码头时,泗礁开上海的客轮刚刚离开码头,看到渐渐远去的客轮,我当时心里是比较难受的。为这件事情,我没少挨家属埋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许多商品是计划供应的。江苏地方粮票在浙江买不到粮食,要在江苏换成全国粮票才行。食用油油票是不通用的。机关干部家属来队,只能把本人每个月的油票领回来买油。我刚调到机关不久,对情况不熟。家属来队了,是一个在后勤部的同志给我两张油票,凑合着用。当时是用煤油炉烧饭,吃的很简单,勉强都能过得去。
每次探亲,除了自己带给父母、小孩的东西外,还要帮战友带点东西。他一件你一件,凑起来就多了。手拿不了,我每次都用毛竹扁担挑。虽然上下车船不方便,但毫无怨言,回家的心情总是迫切的。
为了不影响子女上学,家属一般都安排在学校放假时来探亲。时间久了,认识的战友多了,几个家属会约好一起来,拖儿带女,结伴而行,能互相照应。有时也会请回家探亲的战友在回部队时把我们家属带来。有干部回家探亲,也会请他们把我们家属带回家,就方便多了。
来部队不容易,回家的路也不轻松。由于受天气影响,地方客轮开船的时间常有变化。我们守备区规定,干部战士探亲假起止时间,都是以到达上海为准的。有工作单位的家属可没有这种待遇,她们的假期是从家乡出发起到回到工作单位为止的。所以,外岛部队的干部家属必须在假期快结束前,提前乘船到泗礁,赶乘开上海的客轮,有时要提前好几天。如果请一个月的假,除去来回途中的时间,在部队实际上只能住二十多天。泗礁到上海的时间是晚上。到十六铺码头后,要抓紧时间乘公共汽车到上海北站,改乘火车去无锡。在无锡长途汽车站排队时间很长,要到开车前才开始售当天的票。有一次,我没有买到有座位的车票,只好坐在汽车车门上下客的踏步上,一路颠簸,到家时已腰酸背痛。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皋润,1947年8月出生,江苏滨海人。1969年入伍,历任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守备区司令部参谋、团炮兵股股长、守备营营长、炮兵营营长、团参谋长、守备区司令部炮兵科科长等职。1987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县政协秘书长,总工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