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美而行
殷和文(山东滨州沾化一中高二15班)
房永敏(指导教师)
人们常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作品的解读是如此,对美的定义亦是如此。正如陶渊明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之美,李白热爱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之美,李清照则将美寄予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中……
美的定义从不拘泥于一个人、一处风景、一首词、一个场景……美并没有一个清楚准确的定义。尽管如此,美无时不有,美无处不在,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给予自己和他人追求美热爱美的权力,心之所向,向美而行,用美沁润我们的心灵,涵养我们的心境。
泱泱大国,辽阔山河,向壮美景色而行。无论是群峰逶迤的万里长城,还是波涛滚滚的九曲黄河;无论是杨万里笔下“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的西湖,还是杜甫笔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五岳之首泰山……有如画山水,可看云海朝阳;有碧海金沙,可赏落日晚霞;有小桥流水,可遇梦里水乡;有梯田仙境,洗净一身铅华。领略山河景色之美,美在山水环绕、峡谷连绵,旖旎风光;美在山势险峻、水流湍急,云雾缠绕;美在远山层叠、薄雾笼罩,静谧空灵;美在高山草甸、壮阔云海,见之忘俗……这些美,是心之所向的美,是向美而行。
《典籍里的中国》里面有言:“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缓缓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画卷,仿佛那悠扬婉转的古琴声踩着历史的音符传到了你我的耳畔,使人沉醉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之中,情不自禁地去探寻传统文化的美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源远流长,经历了岁月的积淀,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脍炙人口的诗词、丰富的习俗文化、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回望过去,那些美到极致的传统文化,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漫游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我们向美而行,并非只是学习、欣赏,更要承担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世人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化强国之势。
青春之美,时代之美,心之向美丽的新时代而行。“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何其幸运生于这伟大的时代,何其荣光受到祖国的庇护,我们身为一名学生,也应不负炽热的青春,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事业建设之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让我们在闪亮的青春里,无论前方的荆棘与坎坷,握紧手中的笔,与亿万中国青年一起,绘制属于中国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著名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世界上从不缺乏美丽的事物,缺乏的是发现美和探索美的眼睛。无论是景色之美,还是文化之美,又或是时代之美,都无需刻意区别它们的定义,我们要做的是主动去欣赏学习,主动承担,将美铭记于心中。
心之所向,向美而行,让各种各样的美真正净化心灵,激励自己!

房永敏笔名金水木,山东滨州沾化一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会员,沾化作协理事。

学生殷和文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