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童年爱》
第34章 决定转学
我把画的画藏到书包里,放学回家准备带着找高升看去,没想到进了屋门就被爹发现了,爹对娘说:“都上四年级了还不安心念书,只知道玩儿,这样下去怎么能行?看来还是按二哥说的,必须叫他转学回老家了!”
确实,自从去小辛庄上学以来,每次回到家,爹娘都问我上课的情况,我如实回答了。爹对我如今的学习条件和状况似乎也很不满意,下决心要把我转到老家年书去。为了我能好好念书,娘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奶奶表示反对,她口头上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在这里都十多岁了,到老家适应吗?在老家孩子念书嘛样儿,有谁来管呢?人家爷爷、奶奶和二大爷愿意不愿意让去呢?其实,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舍不得让我离开这个家。
农村有句老话:“有义儿,没有义孙”,意思是说儿子可以抱养,可以入赘,但都不能算做是真的、亲的,可是下一辈的孙子却没有假的。爹不改名换姓入赘娘家,只能算作是“义儿”,我和弟弟作为家里奶奶的孙子,一来户口上姓迟,二来正儿八经属于这里的孙子,我俩的确有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义务。而我作为长孙,一旦认祖归宗回了老家不再回来了,弟弟身上的压力就增大了。如果弟弟的后代没有男孩,这家子仍然是绝户头无疑。因此,因为这事儿,奶奶和爹产生过矛盾,发生过争吵,而且不止一两次。
每次吵得凶的时候,娘夹在中间最为难,一边是亲娘,一边是男人,说谁谁不听,各有各的理儿。每当这时候,娘就哭哭啼啼,委屈的掉眼泪,我姊妹三人则惊恐的畏缩在娘的怀里,不敢吱声。不过,奶奶脾气很倔,在一些问题上很难做出让步。娘为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找了一些亲戚邻居前来帮忙。不少人提出让奶奶学会放权,学会享福,不管家里的琐事,一切交给闺女、女婿处理,并且劝慰说:“你如今俩孙子,老大念书好,在咱这里念书条件不好,别耽误了孩子;他走了不是还有老二和小妮儿在家吗?再说老大只是回老家念书,没有说不回来了啊!”
不知道经过多少张嘴、多少天的劝来劝去,好说歹说,让奶奶松了口,终于勉强答应我可以转学回老家了。爹当然高兴:一来把我的事儿办了,二来从此可以当家做主了。
一个夏夜的黎明,天还蒙蒙亮,我在睡梦中模模糊糊听见一阵哭泣声。我吃惊地睁开眼,看到一旁的弟弟妹妹还在被窝里熟睡,而奶奶则早早地起来了。她在蚊帐外边的炕上,盘着小脚,正在纺线。
奶奶一边手拧着飞转的纺线车子,嗡嗡作响,一边嘴里嘟嘟囔囔:“谁家当爹的心这么狠,孩子这么小就弄走了,到那里谁伺候孩子?谁管孩子?……唉!……现在把老大弄回老家,过两年再把老二弄回去,一家人都回后屯去……往后,就剩下我这老妈子没人管了……”
接着就是一阵叹息声和啜泣声。我听了奶奶说的话,一阵伤心涌上心头,竟然也抽泣起来。奶奶听见了,停下纺线,回过身子来,摸着我的头问我:“小,往后你去了后屯念书,还会来看奶奶吗?”
我说:“我会回来的,一到星期六,就叫俺爹接回来,我带着一大筲椹子来看你!”
奶奶说:“那就好!别跟着亲奶奶,忘了这个假奶奶就行!”
以后的几天里,爹又专门回到老家,和二大爷做了一番沟通商量。四叔成家以后,已经独立出去过日子了,不会说别的;爷爷奶奶岁数大了,看着孙子也就是疼儿;二大爷很喜欢我,又是一家之主,凡事儿他说了算。所以爹一说,正中二大爷的下怀,我回老家的问题就成功一半了。
“跟着俺们,俺们吃嘛就让孩子吃嘛,也不另外待承;花小钱不用管,花大钱你家个人承担……”后屯的亲奶奶最后给爹交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