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村官上任“四把火”
——记哈市双城区韩甸镇田家村书记杨崴
(作者:王文山 王伟 杨建萍)
“田家田家,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尽快搬家。”这是当地百姓对韩甸镇田家村的民谣。张晶冬在2021年春天赴任韩甸镇党委书记。第一次走进田家村,他是换了双雨靴才进的屯子,路是烂泥路,屯子周围全是牛粪污水,三个大坑堆积着几十年的垃圾,村里村外弥漫着刺鼻子的臭气,出门熏得必须戴口罩,孩子上学不得不寄宿,“简直是脏得爆棚,乱得吓人,差得超出了想象!”张书记当时这样评价田家村。当年乡村筹集点资金,想清理一下环境卫生,可一来脏活没人干,二来村民说干了也白干,不出一个雨季,还得是原来的老样子,不如想着搬家算了。田家村原有坐地户507户,现在常住人口不足300戶,有一半的村民搬了家。
面对这样的脏乱差环境, 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谁能改变村屯面貌,重新把大家的信心凝聚起来?2022年“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始之初,张书记和党委班子反复商议决定选派年富力强、敢碰硬、肯担当的大学生杨崴,到田家村任党支部书记。今年37岁的杨崴,细高条大个,长得白白净净,戴着一副眼镜,谁看谁说是个典型的文弱书生。镇机关干部和田家村村民背地里议论:“有经验的老村干部都不敢干,一个年轻的孩子能行吗?说不定哪天就打退堂鼓了。”担心杨崴难以承担重任。可是,杨崴面对这个烂摊子不仅没有退缩,却是信心满满。按照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结合田家村实际制定了治村方略。烧了四把火,第一把火是打响治污歼灭战。他到任的第一天,就带领全体两委班子成员召开誓师大会:不清完垃圾,绝不回家!他身先士卒,开来了家里的挖掘机、推土机,请来了20余名亲友,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愣是把堆积如山的垃圾、遍地横流的牛粪清理干净,把几十年倾倒垃圾的三个大坑填平复耕,增加村集体耕地13亩。

这一个多月,他吃住在村上,6次进城里买零件路过家门而不入,人也黑了瘦了十几斤,乃至他走进小区,6岁的儿子愣是不敢认他。
初战告捷老百姓看到了田家村的光亮,对这个新来的年轻书记刮目相看、交口称赞。
杨崴的第二把火是清理陈欠,增加村集体收入,建立垃圾分类存储点,进入闭环管理。田家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几届村干部不作为,导致欠外债150余万元,430亩村集体的机动地被分到各家各户手里,20年未向村里缴一分钱。杨崴请来了镇农经站、区审计事务所,清理了几十年的帐目,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村民大会,决心清理陈欠。他和村委会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讲政策说制度、法律法规,请农经专家、法律专家、乡村政策解答网红来村里上课,让村民们知晓村集体土地的性质和不能白种的道理,又让村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带动亲友向村里补交租金。杨崴率先垂范,做通了亲二姨的工作,第一个主动补交租金6700多元。同时他通过公示,公开拍租不肯补交租金的村民手里的机动地,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程序收回了村集体土地430亩,公开拍租。在杨崴的坚持努力下,村集体土地重新回到村里,清理陈欠60.5万元,偿还村集体债务15万元。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为了使垃圾变废为宝,杨崴又在亲友们的帮助支持下,一鼓作气自筹资金12万元,共投资25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的粪污垃圾分类临储点,实现了粪污垃圾的有序无害化闭环管理,为全区提供了示范。仅此一项,就使全村增加肉牛养殖150多头,直接增加村民收入150多万元。
杨崴的第三把火,是组建了“励图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村民自愿入股,这样年轻人可以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年岁大一点的也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增加一份收入。全村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从传统的种植方法变为机械化耕种,减少了经营成本;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把低产的玉米种植转变为经济作物,2022年增加花生种植面积2000多亩,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分红。据邻村有经验的人测算,今年预计入股的68戶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5万元。

垃圾清走了,怎么才能保持住使田家村,使田家村绿起来、香起来、美起来?杨崴的第四把火,是美化田家村,迎回外迁人。他多方筹款,把全村的道路修成水泥路面,又带头义务劳动,修建边沟700延长米。又在林草局和韩甸镇的大力支持下,种植花秋树470多棵,种植花卉2000多株,建设路灯500盏。如今的田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道路干净整洁,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成为不少网红的打卡地。
我们采访组一行5人,恰巧碰到回迁的村民雷明阳一家,他们正忙着往屋子里搬家电和家具。一家准备把自家的15亩土地加入村合作社,重新养殖10头以上肉牛。当问起杨支书干得怎么样?村民发自内心的竖起大拇指:“没曾想到这个看似文弱书生的小伙子干起工作来还真是个拼命三郎!”“没想到这么快田家村就改变面貌。”“我要感谢党委给田家村派来一个能带领村民干实事的好书记。”明年跟着他也种花生,加上养肉牛,一年能挣到20多万!
田家村变样了。仅仅一年时间田家村变得让临近乡村的人羡慕惊讶,变得让村民欢欣鼓舞。
杨崴这“四把火”烧热了田家村百姓的心,烧出了田家村的希望,烧来了百姓的信任,鼓舞了村民的斗志。家家户户都重新打起发家致富的小算盘。有的带地入股积极要求加入合作社;有的扩大了家庭养牛的规模;搬到外村的农户纷纷回到了田家村。
杨崴表示:“解决父老乡亲的急难愁盼,是村党支部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我要借二十大精神的东风,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团结带领村民因势利导,补齐短板,尽快把田家村建设成宜业宜居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作者简介:王文山,1946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市。曾任双城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哈尔滨日报·双城新闻》版主编。现任双城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曲协会员、黑龙江作协会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一级编剧、一级美术师。创作出版小说、散文、戏剧、曲艺专著13部,约400万字。散文《童年的兰棱河》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创作成绩编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散文《怀念杏花》《诗筑的草堂》分别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和旅游卷;散文《兰亭悟道》《黄鹤归来不看楼》《洛阳赏牡丹》分别入选《2011年我最喜欢的散文》《2012年中国最美散文》《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

作者简介:王伟,1970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现工作生活在双城,机关公务员。在《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主流党报发表新闻作品几百篇,在新闻网站、纸媒发表文学作品几十篇。

作者简介:杨剑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广播电视台记者,有许多作品在报刊、广播电视、融媒体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