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去岁霜降,天朗气清。曾有诗云:
艳日照秋林,霜降暖似春。黄花红叶晚,气朗满乾坤。
不想午时,噩耗传来,果园诗人,傅天琳师,去往天堂。全国诗界,顿时哗然;各地悼念,纷表痛辞;《桃花溪》群,时有哀声。高昌先生大作,突现群里,众人一片叫好。格律体诗,彼时初学,不求甚解,斗胆发言,贻笑大方。高昌其人,更不知谁。周思维师,鼓励评说。遂由思维搭桥,高先生允许,得以品读再三,尝试评析。喜获高先生大作一本,不胜荣幸与感激。
岁月如梭, 时光无情。转瞬经年,逝者往矣,唯留一丝牵系。且以此评,聊寄愁绪。愿诗心常在,来者众多, 缙云风景无限 !
杨子
壬寅霜降于重庆
高昌先生原诗 :
怀念傅天琳老师
高昌(北京)
今年梦境去年寻,
山一画屏人一琴。
蝴蝶尚留花满眼,
柠檬安忍叶伤心。
素凝霜气寒来早,
清照黛湖秋渐深。
交响果园音乐岛,
缙云风景傅天琳。
注:今年梦境去年寻:指2020年11月参加中国诗歌节,曾跟随吕进、傅天琳、李元胜等诗人同游缙云胜境。
原诗作者简介
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年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现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爱写诗词》《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世间美好的事情是爱有回应》《高昌诗词选》等。
缙 云 风 景 傅 天 琳
一一试评高昌《怀念傅天琳》
杨子(重庆)
[论文摘要]本文从思想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成就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剖析该诗的行文特色和艺术成就。这是一篇情文并茂,颇有艺术成就的上乘之作。真不愧是:奇伟诗才高昌,后学新秀楷模! [论文关键词]思想内容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艺术成就 情景交融 意象凝练 技法高超 以诗践心
2021年10月23日,金秋霜降。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老师在这一天溘然长逝。这是中国诗歌界、重庆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众多文朋诗友悲痛不已,纷纷含泪吟诗著文,缅怀这位母亲般的诗歌大家、良师益友。
高昌先生的诗歌《怀念傅天琳老师》,就是这样的一首即事感怀诗。该诗从回忆与傅天琳等诗人同游缙云山的往事起笔,层层铺排,紧扣怀念主题。最后,“果园诗人”仙去,又以人间失却“缙云风景”结束。全诗借景怀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幅悲凉凄清的水墨山水图。有沉郁顿挫的情感,有开阔深远的意蕴,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谈一谈我品读此诗的粗浅认识。 此诗的大意如下:去年11月,我参加中国诗歌节,曾跟随傅天琳、吕进、李元胜等诗人同游缙云胜境。今年,这已经成为只可追忆的美好梦境了。缙云山风景优美,就好像是一幅画屏一样动人,而你——傅天琳,就是一把素琴啊,清雅芬芳怡人。在这个秋季,我们尚还可以在满眼的万花丛中,寻到(翩翩起舞的)蝴蝶(而你,却再也不能为花儿和生命的起舞而歌唱)。(那挂在树梢的)柠檬虽然已经成熟了,但又怎么忍心看着柠檬叶子落地飘飞呢?今年秋天已经到霜降时节了,秋水凝成了寒霜(而诗人你却在这一天撒手人寰)。月亮清冷,她辉映在黛绿色的湖泊里,使人感到秋意渐渐地更加深沉了(寒意阵阵袭来)。诗人啊,在百果飘香的音乐岛上,我们为你奏起了交响乐(愿你一路走好)。傅天琳,你就像那缙云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啊(令人怀想怅惘,你形成的一座诗歌高峰,又有谁能够填补呢!)

全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用词素朴清丽、典雅婉转、含蓄隽永、凝练精确,形成浓郁的隐忍哀伤的意境。 首联“今年梦境去年寻,山一画屏人一琴”。这是当句对,又叫“句内对”,即句内有自对,而且与另一句也对。句内“今年”对“去年”,“山”对“人”,两句中“梦境”对“画屏”。颔联“蝴蝶尚留花满眼,柠檬安忍叶伤心”。这是工对,指词性、词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蝴蝶”对“柠檬”,是动物植物连绵名词词组相对。“花”对“叶”是两个植物单名词相对。“尚留”对“安忍”,“满眼”对“伤心”,这两组是人的某一器官的偏正动词词组相对。 颈联“素凝霜气寒来早,清照黛湖秋渐深”。这是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只要求词性相同,在词的具体门类上不很讲究。“素凝”与“清照”是偏正动词词组相对,“霜气”与“黛湖”是偏正名词词组相对,“寒来早”与“秋渐深”,是主谓结构的短语相对。 尾联“交响果园音乐岛,缙云风景傅天琳”。这是流水对,又称“串对”,指一联诗句实际上是一句话,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其意思连贯,不能颠倒。诗意是:诗人一一傅天琳啊,在百果飘香的音乐岛上,我们为你又一次奏起了交响乐。傅天琳,你就像那缙云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啊。到此,高昌先生从傅天琳诗歌的发蒙地缙云山开始起兴悼念,到最后一句又以缙云山风景做比拟,象征傅天琳诗歌形成一座高峰。回扣首联的寻梦缙云山,完美地实现了诗人高昌先生的怀念主题。 1.今年梦境去年寻,山一画屏人一琴。“梦境”比喻同游去年缙云山胜景。这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梦境”代替本体“同游去年缙云山胜景”。“山”如“一画屏”,“人”如“一琴”,这里比喻词没有出现,是暗喻。山,指缙云山。画屏,将“山”比喻为“画屏”。“琴”,将傅天琳拟物为“琴”。 傅天琳在1961被分配到缙云山农场工作。其间,在诗和生活的感召下,开始尝试写诗。1981年推出处女诗集《绿色的音符》,以“果园诗人”形象步入诗坛,一鸣惊人,开启了她辉煌、灿烂的文学创作生涯。“诗歌就是命运,写诗就是写阅历,写时代,写人生。”这是傅天琳的诗歌观念。这里以“琴”比人,就是指傅天琳生活在艰苦的农场,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生命的意义,唱响生命的赞歌。她的处女诗集就是《绿色的音符》,她歌唱柠檬,不屈服于艰苦的环境,把生活的一切遭遇凝练成果实(《柠檬黄了》),她可不就是一把美妙的素琴么? 此联出句中“寻”“梦境”写的是虚景。对句“山一画屏人一琴”,又分明像是在写实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云雾缠绕的梦幻般情景。这里已然有点恍兮忆兮梦兮的感觉了。表明诗人高昌先生对于傅天琳的突然离开,无比哀痛,还不敢信以为真呢。全篇惊讶、伤心、难过、怀念的基调就此确立。 2.蝴蝶尚留花满眼,柠檬安忍叶伤心。柠檬已经成熟了,又怎么忍心看着落叶飘飞呢? 这一句着重用起兴、反问、拟物、借代、互文联想、烘托渲染,象征等手法来渲染怀念之情。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在这里,高昌先生先用秋天尚还可以在满眼的万花丛中,寻到(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事件起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来粘连上下文关系,引起所吟咏之事。 拟物。柠檬伤心叶落。从字面上讲,是指秋天时节柠檬已经黄了,但果实伤心叶落。这是把柠檬拟人化了,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借代。借代,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用“柠檬”“叶子”来借代傅天琳本人。《柠檬叶子》《六片落叶》《往事不落叶》等都是傅天琳的诗文。其中,《六片落叶》2006年获《人民文学》很好诗歌奖。细读这些诗著,“柠檬”“落叶”等意象经常出现。这里仅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意象“柠檬”“叶子”,来借代本人。 互文联想、烘托渲染。前后意象有“蝴蝶”“花”“柠檬”“叶”,互文见义。蝴蝶在满眼鲜花里自由蹁跹,这是缠绵长留;叶子离开果树柠檬,这是伤心离开。上下文意顺遂和谐,可以互文联想。两相对比,顿生悲心,烘托渲染出浓烈的悲意。 象征。你像是辛勤的蝴蝶,围着“诗坛”这一坛盛花,不知疲倦地尽情翩翩起舞。你又好像一片飘风的落叶,离开了中国诗坛这颗“柠檬”大树,离开母体还归大地。中国诗坛众多诗人犹在,还可以说有满眼的诗人,成果颇丰。可是,你已离去,像你“柠檬”“叶子”那些清新优美、富有哲理、独具审美形象和气质的作品,是再也没有了呀。 高昌先生的低吟浅唱,是这样的含蓄婉转,是这样的沉重内敛,是这样的深刻深沉。如果你只注意到自然景物的变化,不留意诗句内心在情绪的繁复低徊,你很可能一点都察觉不到诗人内心的哀吟。这两句自然之景,情景交融。多种修辞方法叠加并用,意象丰富、层层繁复,意境朦胧、意蕴深远,堪称绝妙之词!“尚留””安忍”等两个对比性的偏正动词词组,隐忍地表达了诗坛痛失诗星的巨痛。此乃赋深意于至简,留回味于读者也! 3.素凝霜气寒来早,清照黛湖秋渐深。“素凝霜气”,此处应指诗人傅天琳霜降这一天谢幕,好像整个空气都凝固了,寒气逼人。“清照”,清凉,清冷。“黛湖”,青黑色的,发暗发黑发灰的湖。 此联诗句半实半虚,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既是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又暗指傅天琳在霜降这一日仙去。两句承接自然,层层递进,意象具有绘画美,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白描图。语言冼练精萃,笔意厚重如刀刻,寒霜袭人,秋意渐深,斯人已去,徒留伤悲! 4.交响果园音乐岛缙云风景傅天琳。“果园,为我打开芬芳的城门吧”,这是傅天琳去世前,发给好友吕进的诗句。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始人、著名诗歌评论家吕进先生,在讲述他与傅天琳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友谊后,还透露一个细节:“今年6月22日,她在微信上发给我几行诗,新写的,四行。她跟我说如果万一她战胜不了病魔,就请我安排刻在她的墓碑上。我已经跟她女儿说了,转达了她妈妈的心愿和安排。” 吕进先生曾经写了《果园交响诗——青年诗人傅天琳》等文章,向读者介绍过傅天琳。 而《音乐岛》指傅天琳的一本诗集,或是指与其相关的一些评论。在这里,用果园奏起了交响乐,来表达哀思,烘托气氛。语言华美,气势宏伟。这里,语言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又犹如大山般的凝重,从而深化了主题。
三、谈谈该诗的艺术成就
这一首诗主要表达了“怀念傅天琳”这一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此诗将叙事、写景及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字字写景,却句句抒情,以景写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写景。除了尾联最后一句含有“傅天琳”点题,好似议论之外,其他几句概莫能外。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里谈到的:“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各种秋景的描绘,来寄托哀思的。 诗歌之妙,在于以娓娓诗情,引悠悠画意。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全诗字面上看不到悲哀落寞之情。但是通读全诗,直感一股深层的惆怅悲凉之情挥之不去,萦绕胸间,久久不能释怀。这大概就是诗歌抒发情致的无穷魅力吧! 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此诗意象高度概括精确,形成和谐统一的意境意蕴,集中表达了“怀念”主题。 1.梦境、山、画屏、人、琴等意象。这是梦幻迷离型。 2.蝴蝶、花、柠檬、叶、果园、音乐岛、缙云风景等意象。这些是借代、比喻、拟物、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象征意义,集中表现了诗歌语言的丰富张力。 3.霜气、寒、黛湖、秋等意象。这些带有寒气湿气的意象,冷凝哀绝。不用说,是以自然的寒之意,衬托出灵魂深处的怀念哀思,形成浓厚的追思悼念之意境。 如前所述,此诗全诗不言情字,却字字情语。以琴喻人,以文代人。综合运用了对仗、比喻、借代、比兴、联想、渲染等多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全诗韵脚“琴、心、深、琳”押“九文”韵,音色低沉黯淡,渲染出一场没有哀乐,而又无比伤情的文化盛宴。全篇意象生动、形象逼真、冷凝哀绝;构思严谨、结构对称、布局整饬、音韵和谐,有绘画和音乐美。修辞表现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共同营造出含蓄隽永、情景交融、情韵相生的意境。可谓是一篇质量上乘的悼念题材的精品。 在《回望新月》一文中,高昌先生深情回望了新月派诗歌,认为他们是“含赤子之心,多性灵之作”。他主张“新诗不能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小胡同里打转转,不能做旧体诗词和民歌的克隆品”。新诗要繁荣,“还是踏踏实实在诗艺上多努把力吧”。 在中国诗词网最近发文的《诗词名家高昌——敢向珠峰雪顶题》中,高昌先生给初学者很好的借鉴。他指出,当下诗坛有两大倾向:一种是“迈不开步”,以原汤原料为最好,老词老句老意象,习惯于套用、化用一些老手段,不能接受新创造;另外一种是“走不稳路”,无序地盲目求变,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积累,忽略了相对成熟的既定经验。在传统手段与现代转化方面求之过速,失之稳妥。他强调:“关键还是要做到既不失古典神韵,又融入当下语境。既移步,又换形,而又不走板,不丢魂。” 在此篇诗作中,高昌先生身体力行,努力践行自己的文艺主张。一切诗语的运用,只为诗情的酣畅服务。他不拘一格地采用各种语言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极尽铺成联想之能事。单是对仗、比喻、联想、渲染等手法的运用,就犹如天女散花,令人眼花撩乱,叹为观止。作为诗歌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身兼数职,在百忙之余扔不忘亲自操刀,赋诗一首以表对傅天琳的深切怀念,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主张。真不愧是:奇伟诗才高昌,后学新秀楷模! 此为粗评。我与高昌先生素味平生,因机缘巧合得以拜读此诗,简评如上。还望高昌宽宥,不笑初学浅识之陋! [1] 蒲惠民 傅天琳的果园诗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3 [2]夏方进 诗词格律与创作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3 [3]高昌 回望新月 现代格律诗学研究 2020-3-28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1-10-23/doc-iktzscyy1391672.shtml 2021-10-23 [5]高昌 诗词名家高昌——敢向珠峰雪顶题 中国诗歌网 2021--11-3
此评之后,由周思维老师转呈高昌先生。在一个冬日暖阳,从周思维老师处意外收到高老师墨宝,和转来的厚厚的诗作(见前言上图)。真是无比激动!另作诗一首,是以记之。
备注:我迎来远方至珍的墨宝,少一字"宝"字。
![]()
高昌先生诗书
杨洪容,笔名杨子。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渝中区诗联书画院会员。爱好诗词写作及诗词点评,有《巴金小说的抒情手法》等文章见诸报端、平台。诗观:以诗践心,诗歌年华。
汇八方灵气,集天下英才,驾九龙腾飞。《九龙诗词》,旨在鼓励诗书画爱好者积极创作,为大家提供诗情画意的地方。诗文要求首创原发,绿色、健康、正能量、不涉低级趣味,不涉政治。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因抄袭、剽窃及一稿多投形成版权纠纷,文责自负。无稿费,慎重投稿。
您投稿后,即视为您同意以上投稿规则,并授权我刊进行公开发表。本刊所发一切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转发。
投稿请加微信(15023243178),群内直接投稿。 广告请加微信(17323819517)。
长期征集诗评稿。诗评投稿要求:
1.评论选取对象:《九龙诗词》公众号发布的近三月的诗作。
2.只允许评论别人的诗作,不允许自己评写自己的作品。
3.评论写作,最好介入理论深度,不要迂回在文字表层。
4.诗评投稿邮编:409702650@qq.com.
九龙诗社欢迎
微信、头条搜索:九龙诗词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顾 问:徐正良 余善云 粟彪 李明翔
常务社长:何治学
副社长:叶福毅(兼书画终审)
副社长:汤献勇(兼诗词终审)
社长助理:杨雨凡(兼合成)
图文编辑:罗程程 老六
视频编辑:徐爱武 耍仙 刘冬梅 杨文斌
近体诗主编:汤献勇
近体诗编辑:严洪 张德易 杨杰 邓琳
现代诗主编:豆月红
新诗编辑: 胡星玉 赵泽军 无知驿
书画主编:张羽
书画副主编:李玉民
书画编辑:马艳(兼校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