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上火车去拉萨
边淑玉
“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盛开在雪山上……”车厢里播放着徐千雅高亢的歌声。我爽朗惬意的心情如释重负──4月28日20:08,T27次客车缓缓驶出北京西客站,“蓄谋已久”的西藏之旅终于启程了。
一觉醒来,天已微微发白,感觉火车在减速,不久,一个小巧的彩钢顶房屋出现在朦胧的视野中,写着“大水坑”三个字的站牌提示我: 这里是宁夏。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些喧嚣的城市、乡镇。再往前走,铁路两侧尽是断断续续的似砂非砂、似石非石、起起伏伏的小山丘。植被不是很饱满(季节还早些),偶见几处牦牛群,散落在留着残雪的斑驳草甸上。怎么会是这样呢,难道这就是青藏高原么?好在列车要再行驶43个小时才到拉萨呢!果然,下午青海湖出现在眼前,列车顺着湖的北岸绕道西侧又向南飞驰。无论设计者的初衷是什么,反正我就是感谢他们:能让这青澈的湖水陪伴我们甩开郁闷,进入湛蓝的天地,我似乎感受到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淡淡地走出哲蚌寺面对青海湖的释然。上午的失落感荡然无存了。这个夜晚带着欣慰进入梦乡……。
后半夜,火车悄悄地停下来,休息了好一阵子,窗外灯火辉煌,站台清新亮丽,哇!到格尔木了。列车要在这里换上特殊的机车,加装补给。下一步,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车厢里配置的气孔该给加氧了。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天路”是从这里开始的。原来进藏的旅途也会这般轻松美好。
天亮了,“快看!那是什么动物?”不知是谁爆出了一嗓子。大家蜂拥到窗前,有拍照的,有录像的,忙的不亦乐乎。我在人群攒动中看见了不远处的“一家三口”。难道我们真有这么幸运,看到藏羚羊了?乘务员告诉大家:那是“野黄羊”。小家伙们习以为常地看着我们,镇定自若,怪好玩的。和我们比起来,或许它们才是见多识广。
过了巍峨的唐古拉,企盼中的大雪山连绵不断地展开它迷人的画卷。雪山之间,托出了我梦绕魂牵的拉萨。
走在宽敞清新的大街上,无论是头戴宽宽的翘沿帽、耳吊大大的玉耳环、长发披肩的康巴汉子,还是腰系色彩鲜艳的橫条长裙、头缀珠宝银饰的藏族阿妈,以及那些身着时尚衣裤的当地少男少女,都觉得是那么亲切、熟悉。传统的、现代的在这里得到了自然的统一。
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脚下,别有洞天。江南此时是草长莺飞的日子,而这儿竟然也同样的姹紫嫣红,鲜花萦绕着翠绿的草坪,一行行浅黄色的木姜子树护卫着五颜六色争芳吐艳的花丛,若没有远处的雪山、胸前的哈达来提示,我几乎忘记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域圣城。脚边熟悉的马兰花,永远是那么不张扬、不疲倦地涂抹它的紫色,让我找回了儿时的独钟。那高贵、那端庄、那气质,谁能不承认她既美丽而不失品位。也许是我偏爱古典美,也许是假装沾有文人墨客的高雅情结,此时更觉心爽气静。
站在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仰望蓝天下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不由得三步并作一步登上石阶,转眼来到殿内。眼前,一尊尊高大恢弘的喇嘛、活佛塑像;一处处宽敞、通透、雕梁画栋的经堂、殿阁;既讲究通风、采光、渗水、防潮,又考虑保温、防火、起居方便,无所不至。怎不让人对一千三、四百年前那些汉、藏能工巧匠的聪明、睿智油然而生敬意。
大昭寺里十二岁释迦牟尼的等身塑像,带来了文成公主的虔诚。古朴的八廓街头,琳琅满目的藏区特产,吸引了四方游客的目光。
……
擦肩的信徒,或摇着转经筒,或磕着长头,转山、转寺不急不慢地前行;身穿朱砂红色披袍年长的、年少的喇嘛一簇簇围坐或诵经,或揉制供品;这源自心灵的笃信,诱人的酥油香让我溶入佛教殿堂深处的六世轮回。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得舒展、坚韧,我虔诚地享受着祥和、友善。
在这民风善良、淳朴的圣地,不会有人吵叫、争执、拼抢(行路或乘车、购物),甚至行人会给牛羊让路。大家总是谦恭得面容平静,但不失微笑,这大概便是佛法使然吧!
这些藏区特有的风景,在我们的旅途中随处可见。
置身历代班禅寓居的扎什伦布寺,七、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仿佛穿越时空,近在咫尺;背靠阿沛新村白墙镶嵌彩砖、彩瓦的民居,眼望遍地飘舞的五彩经幡,真实地体会到“在西藏,最不值钱的是黄金”这一口禅。
“高原江南”林芝轻舞的桃花;“藏地药王谷”南伊沟奇异的草木;雪山脚下灼灼绽放的杜鹃红胜火;雅鲁藏布江流淌的江水绿如兰。嘎定沟大块“雪立方”中直下的飞瀑;鲁朗林海阳光下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米拉山口随时抛洒的冰雹;措那湖畔的羌塘湿地,尼洋河里的“中流砥柱”;一千六百年前的秀巴古堡,几个世纪不曾停息的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史诗……,说不完的赞叹和震惊,何止让人流连忘返。
藏族女孩卓玛的天真热情,珞巴族小姑娘阿旺才珍的欢声笑语,都永远定格在了我心中。读这神奇的雪域高原,她的美丽圣洁、神秘、雄壮、宽厚、仁爱绝不是区区千百字句所能表达的,也不是千万像素和广角镜头所能容纳记录的。有人说:“没有信仰、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不知我是否还有机会到这里朝拜,但我却知道,在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格萨尔王的家乡,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里,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壮美、悠远。“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的歌声仿佛一直在耳边萦绕。我在心中千百遍地默念“龚、玛、拉、巴、巴、哄”。我自豪、我收获。我把青藏高原、布达拉宫和天坛、故宫、万里长城、泰山、黄河一同装在永远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
边淑玉,女,大专文化程度,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退休干部。热爱文学,古文甚之;喜欢读写、拍照、旅游。近年来学习了一些诗词创作知识,经常习作,偶有作品发表在市、区、企业报刊杂志。重阳诗社会员,辽阳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辽海散文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