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是一座山
――读学辉师诗文集《月照青莲山》有感
文/黄春祥

青莲是位于抚州城西约20公里处的一座山,山不高,最高处不过400米左右的海拔。然而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山,也是一座与佛有缘的山。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青莲山因为是法眼宗祖庭,使得这座江南灵秀小山,更加充满了神秘的迷人魅力。
大约是在七、八年以前,崇寿禅院在时任正觉寺住持学辉法师的倡导下,举行了隆重的重建奠基仪式,欲将法眼宗佛法传承并发扬光大。我第一次到青莲山,记得是一个夏天,我和一群文友应邀前往原崇寿禅院遗址参观,也正是这一次,我正式认识了学辉师。那天,学辉师向我们介绍了青莲山的美景,回顾了崇寿禅院的历史,展望了它的美好未来。如今,七、八年时间过去,崇寿禅院已从一处荒芜的遗址,变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寺,令人不得不佩服学辉师的运筹帷幄能力以及他本人崇高的感召能力。
学辉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佛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创作颇丰的文学作者。他的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抚州当地和外地的文朋诗友。繁忙的佛事之余,学辉师静下心来,舞文弄墨,用诗文抒发心情,弘扬佛法,化度众生,宣传青莲胜地和本崇寿禅院。日积月累,就有了我面前的这本《月照青莲山》诗文集稿,可喜可贺!
拜读《月照青莲山》书稿,正如沐浴在皎洁的月华之下,令人静心、舒心,欢喜之情,油然而生。
书稿之《青莲山篇》开篇第一首《青莲山欢迎你》,就犹如一首天籁之歌,让人不由自主,随诗情画意,一起融入青莲之美,融入法眼禅的纯净意境中。《哇,青莲山》,更用诗意的画笔,禅者的眼光和思维,为我们描绘了青莲山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向往。诗中有动有静,有声音、有色彩,风景绝伦。本篇中其它的诗作,也都写得率性、自然,充满灵性和悟性,体现了学辉师深厚的文学和佛学修养。
《月亮篇》我认为是整本集子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作者把他一颗如莲之心,寄托在月亮之上,通过月亮的形象,传达出他高洁的情怀,普照的慈悲和度世的愿望。这些月亮诗都写得很美、很美,如一轮天心,照彻心扉,在享受大美的同时,让人浑身通透,获得无限的法喜。
《祈福篇》进一步传达了作者为世人祈福的美好心愿。他真诚的祈望世人,能心有所托,能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修行,像他一样,“依靠一座大山雄壮厚重的安稳,获得心的宁静;依恋一湖清水灵动透彻的荡漾,修得心明眼也亮”。一句话,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用禅的思想观念,破痴破贪,离苦得乐,存在而超越,从而在现世获得一种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幸福。为此,他为人们祈福节日(端午),为学生祈福高考,甚至为祈福“国泰民安”而“无限寄语”。慈悲之心,苍天可鉴。“至心皈依无上三宝/宏誓怜悯救度众苦/嗡嘛呢呗咪吽。(引自本《祈福篇》之《青莲山观音真言颂》)
学辉师说,他写这本《月照青莲山》的目的,就是为宣传青莲山,为抚州市的旅游兴市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了宣传青莲山,学辉师写了大量的青莲山风景诗文,以增加人们对青莲山的了解,提高旅游青莲山的意识和兴趣。本诗文集中的《风景篇》,就是他这一愿心的结晶。通过他的这些风景诗的欣赏,人们可以获得《山居欢悦》,领悟到《雨中的青莲山》是如何地“空灵”,“小满”节时的青莲山,是怎么地富有“雅趣”等等。而从这些看似静态的图画美景中,你只要用心,是能透过景物,看到你心中的“佛光”。
“夜半飞天漫舞
凌晨大地银装
乾坤互映一色
窗外散发幽香
风里晴空现彩
树梢玉骨迎祥
青山寂静独露
明水法眼佛光”(引自本《风景篇》之《佛光》)
本诗文集的最后是《感悟篇》,有诗、有文,占据集中较长的篇幅。作为崇寿禅院的重修倡导者,首任住持,禅院倾注了学辉师大量的心血,也足见他为弘扬佛法,重振宗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的感悟是真实的有感而发。品读这些感悟诗和文,人们能从中受到启迪,在冥想中,与师神会,再次体会青莲山之美,体悟悠悠《我心》。让我们与大师一起,“持一
串佛珠”在手,“踏碎念头尘埃”,用“正念初心”,“抡起”新的“生命追求”吧。(引自本《感悟篇》之《佛珠》)
青莲是一座山,月光下的青莲山如梦似幻。在如梦的月夜,读《月照青莲山》一书,更如幻中之幻,其神秘、神妙,如禅,妙不可言也!
(作者黄春祥,抚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网刊《如是诗刊》创办人、总编。电话及微信搜索:1376769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