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雨
文/代爱杰
好雨知时节,当“夏”乃发生。这是西安入夏以来最大的雨。记忆中故乡的雨总是偏爱夏天,只有在下雨时,学校放学后,校门口才会有家长带着大黄伞,拿着雨披在校门口张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走出校门,就迎上去,边和孩子讨论今天在学校发生的稀奇事儿,边踏向回家的路程。我因为父亲也在学校工作的原因,总是不用翘首以盼父母来接的。父亲的小电驴后总是有雨披,下了雨,我坐上小车,躲在父亲的雨披里,父亲在反复确认我是否已经全部身体都缩进这个大雨披里后,便载着我消失在雨中。
如果是早上下雨,我总记得我的母亲在秧田里插一把伞,身上系上塑料薄膜当雨衣,手里不停的拨着绿油油的秧苗。母亲已经在柴火锅里煮了饭,我则像往常一样洗漱完往灶内添一把火,然后冲田里喊:“妈,吃饭了?”母亲头也不抬的回复我:“你先吃,吃完上学去。”母亲瘦弱的身体与这江淮大地的绿融为一体,记忆中这幅画面像是一张定格的照片,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感慨母亲的辛苦。
中午的雨总是下得迫不及防,新收的稻谷和席草还晒在道场或路边,雨就说来就来了。这是农家人忙活了半年的收成,在暴风雨前收谷归仓自然是头等大事。大人们总是抄起木锨、拿着口袋就赶去收稻谷或席草,走时不忘叮嘱道:“快把衣服啥的都收进去”。于是我的任务就是收衣服,收散在门外其他的物件关好门窗,迎接大雨的来临。有时候会去帮忙,抄着木锨,光着脚丫在晒稻谷的道场上狂奔,是我那时最快乐的事。如果赶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收完了一切物什,庄稼人们便有空抹一下脸上的汗珠,看着乌压压的天空,或者对着吹的树枝丫乱舞的狂风感慨一句:“真是凉快呀”!
如果是黄昏时下雨,那便是我的天堂啦。小孩子是最喜欢雨的,我总会穿着夏日标配的拖鞋、打一把伞,赤脚走在水泥小院里,用脚和地上因大雨形成的积水。有时候会蹲下来,把伞保护的范围划分为我独自地盘,真真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总是很享受伞和雨所制造的小空间,常常把伞遮住雨的小空间划分为我的领地,它让我感觉到有那么一瞬间的归宿感。
如今的雨似乎失去了很多功能,唯一留下的就是解暑的功能。自从上中学后便一直旅居在外,不知不觉已经离开家乡十余载,家乡也只剩下过年的回忆。但是儿时关于故乡的回忆一直是我奔波多年的精神支柱,让我对求学孜孜以求、对未来充满向往、对人生
多年的旅居生活,让我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里写的那句“我还没有能变成一个纯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如果我没读过书,没见过除了故乡以外的大世界,也许我也可以和众多故乡儿时的玩伴一样:辍学、打工、结婚、生子。可是我读过书,上过大学,甚至还能算一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者,当然没办法接受自己从容的拧螺丝、卖奶茶。可是,我们又是如此的平凡和普通,忘记了自己身处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无人不平凡。社会给你带的高帽子,让你没法安心的低头耕耘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平凡,才是生活唯一的答案。
作者简介:
代爱杰,西安石油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2022年3月在《中国采购与物流》刊物发表《任务型教学法在留学生物流汉语专业中的应用探析》。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