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庄北巷纪事
文/孙升国
序
时光茌苒,日月如梭;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时在二O二二年元月二十五日,农历小年,合家团聚的日子。
这里是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兴华社区的邱庄北巷,一个极其普通的居民区。包含春节、这应该也是邱庄北巷240多户的居民们在此渡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因为这里终于要拆迁了。自2019年,兴华社区居委会就开始启动该片区拆迁事宜,历经三年,费尽周折,一朝实现,大家终于得偿所愿,欣喜慰藉。
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清晰如画,于是便想着整理记录下来,名曰《邱庄北巷记事》,也算是对那些曾经的过往的一种怀念和记念吧!
毕竟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奋斗和生活。
一、福缘
一条河,名曰扶淇河,市中心的位置,横贯南北,将山东省诸城市分隔东西,这是本市的母亲河。在我小的时候,这条河还是自然形成的状态。宽广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河水,裸露的沙滩,还有一片不太大但也很茂密的森林。大水的时候,奔涌的河水一路北下,穿城而过,汇入潍河,流向大海。水小的时候,小溪湾湾潺潺,鱼翔浅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家家都没有什么太阳能、热水器之类的,整个夏天,这里便是洗澡的圣地,当然,还是专属于一群光溜溜的男人。河的东岸,则是一个热闹的自由市场,逢五逢十,人来人往,车来马(驴)往,很是热闹无比。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这里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己拓宽,两面堤坝高筑,桥梁林立,人设拦水工程已让河道常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恰似人间天堂。河道蜿蜒崎岖,所以,现代人又称这里为九龙河。
此去向南三里,便是本条河的源头,三里庄水库。因水库的南部,是本市的南部山区,是以水流汇集于此,孕育了扶淇河的生生不息。
此去向北三里,耸立着一座高达几十米的高塔——诸城市电视塔。建造时感觉很高,但现在看起来不像原来那样的高大了。塔的顶部,是一个圆球状的旋转餐厅,坐在里面就餐或观赏,从高处浏览一下全市的风光,特别是扶淇河的婉娫,一定是一件特别开心快乐的事情。每当夜幕降临,电视塔的灯光与全城的灯火交相辉映,尤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深情地注视着身旁的巨龙,呵护着身下万千的子民们,一眼百千年……
二、起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条河的东岸,市政府经过规划改造,在原来自由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建成了县城最大的龙城市场,以及商贸城、九龙商城等商贸区块,每天穿流不息的人群演绎着商贸的繁荣景象。
龙城市场的西对岸,原来还是一片农业用地,归属于诸城市邱家庄子村。大约是在1986年左右吧,市里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求,便在沿河西岸划出了一片土地,用于安置城里的一些需要拆迁的居民。来这里的人们,大多是一个叫副业大队,现在叫第一居委会的居民。
说起副业大队,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原来都是一些在城里做买卖生意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便把这群人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副业大队的组织,散居在县城不同的地方。没有农业生产用地,居民们吃国家供应粮,每人每月二三十斤的定量,粗细七三分,能有个基本温饱。这群人便是人们口头常说的“城里人”。响应政府的号召,这群人便开始了一场大的迁徙之举。
三、福址
建房,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那时。一是缺钱。那时的人们是没有什么大的积蓄的。孩子多,挣钱的门路少。很多家庭的孩子上学只能上到初中,能上高中的,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找一个厂子做临时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便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一些勤劳的人们平时就会见到一些破碎的砖瓦石块、木料等捡回家,放在靠墙的某个角落,为的就是将来某一天盖房的时候能用上。二是缺材料。因为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跟不上,水泥、钢筋等主要物资缺乏,如果不是走后门、托关系,是很不容易买到的。即使买到了,有些不是大厂生产的,质量也不是很好的。各家各户都在倾尽全力,精打细算的开始建家大业。有的请建筑队建房,有的亲戚朋友会建筑的,便请来帮忙,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只为了早日住上新家。
这里的土质很好,简单的挖出来,用水和一下,又黏又软,是天然的砌砖的材料。关键是地下半米的地下,还有一小层的沙土,挖出来,正好建房用。我家的房子,有一部分沙土就取自这里。
一至二年之内,鞭炮声便陆续响起,其中包含着对上梁大吉和乔迁新居的祝福。邱庄北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庄诞生了。
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邱庄北巷人同样如此。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法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伟人毛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此时,耳边畔响起了一首属于那个时代的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
四、名人逸事
说起我们邱庄北巷走出的名人,当属王太利了。
少年时的王太利酷爱唱歌,于是时不时的,就从他的家里传出阵阵的歌声。天天不厌其烦地唱,唱的人有时尚且烦燥,而况乎身边天天听的人?于是,每当家里歌声响起的时候,就会时常见到池阿姨来到街边路口,碰到正在闲坐的人便说,听听,我们家那位(孩子),又在家里“鬼哭狼嚎”了。
转眼十几年、二十几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王太利火了,他的“筷子兄弟”组合(和一个叫肖央的,现在也很火的)唱了一首《老男孩》,很火。再后来,他们筷子兄弟的神曲《小苹果》横空出世,大火了!不但火遍了全中国,还火向了全世界。
又后来,一首《父亲》诞生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听的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这是一首好歌,直得人们永久传唱的。
还有一个是去年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不算名人的“小名人”,那就是我小妹孙杰的儿子,我的外甥——杨皓。
他今年二十二岁,目前尚在浙江师范大学上硕士研究生,电影专业。因为专业的缘故,读研期间,他把目光聚焦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叫“北下朱”的小镇,这里是一个专业做电商直播带货的小镇,就像当年的广东做鞋、做小商品而成为一个专业市场一样。这是一个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兴的产业,人们纷纷当起了主播,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据他说,他是用了一年的时间追寻着这样一群人,栉风沐雨,不辞劳苦,与他们同吃同住,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回来后制作了一个独立纪录片《野生导演》。一经推出,其敏锐的视角便得了圈内一些专家老师的青睐和好评,各种奖项纷至沓来。先后获得了深圳青年影像节的最佳纪录片导演奖,成都Minute国际短片节的非虚构短片奖,2021年12月,又赴北京参加了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评选及颁奖仪式,斩获了唯一一个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走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峰。孺子未来可期!
五、期待蜕变
小的时候,最为开心的事,莫过于在夏天的时候看蝉变了。据老人们讲,它在幼虫的时候,专靠吃树汁生存,蛰付在某颗大树的根下,一呆就是三年。三年后,它便要破土而出,爬到高高的树头,开始它的蝉变。先是从它的头的背部,慢慢地裂开一个口子,然后一个白色的虫子,便奋力地一点一点的向外挣扎而出,先是头的上部,然后是身子,最后是薄薄的一双翅膀,晶莹剔透。最美的是它用两支大爪子紧紧地抓住自己蜕变下来的躯壳,整个身子舒展地挂在它的躯壳下,迎着朝阳,美得就像是一件美丽的玉挂件!
自然界的规律,也许就蕰含在这生生灭灭中吧!犹如蝉变、犹如凤凰涅槃。老旧的村庄,历经四十多年的兴衰变化,已经到了一个蜕变的时刻了。
扶淇河,那条犹如巨龙的母亲河,仍在一如既往的守护着;电视塔,那一眼百千年的美丽少女,也在一如既往的守护着;
期待着......
作者简介:
孙升国,男,山东省诸城市人,农业银行山东省诸城市支行员工,长期担任宣传工作。曾业余时间发表过 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