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闻:活用汉字能量,助力民族复兴
——《黄太闻讲福学》课堂摘录
记录整理/陈丽涵 图/一善融媒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永不断绝,因为它的源头有汉字这个宝贝。

当下有中华文明探源的倡导,很好。要照见,传承和发展老祖宗的智慧,非回到汉字上面不可。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西汉末年的《春秋元命苞》也称,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历代名画记》作者、唐代画家张彦远(公元818—907年)认为,仓颉造字引发如此异象,是因为文字深藏造化的奥秘,可以洞悉万物包括隐形的精灵的形态,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汉字有神奇的能量在初创之时已经得到验证,然而,并不止于此,历经上下五千年乃至上万年中国老祖宗们的推摩演进,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体、草体、隶体、行体、楷体等等演化;汉字从单字到词、成语、诗句、偈语、文章等形式的发展,汉字能量逐渐得到了增强和提升。
今天如果要问,人类什么最珍贵?什么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之一,只有汉字。
汉字不仅凝聚着历代中国祖先生存的智慧、精神、思想和方法,而且充当着天、地、人、神等多维空间沟通交流的媒介工具。它的音、形、声、象、义通阴阳,参天文,包地理,启八卦,融五行,演九宫,出六道,致百和,化千祥,益众生。
有一个成语可以粗略概括以上所说汉字的道用和功能,它叫“文以载道”,这里的“文”不是今天所解释的文章,而是古时古时的“文字”,意思是指:文字是用来承载并演绎“道理”的。
汉字通阴阳,早在上古时代,汉字创始之初就已经得到验证,比如中国古人占卦,问卜。卦就是最初的汉字;用龟壳或者牛骨来烧,“卜卜卜”的声音之后,在骨头上呈现的文字或图像就是最初的汉字。后来,汉字也被广泛使用在符咒、签文等方面,现今社会还有些地区通过文字来占卜,更有使用文字辟邪禳灾的传统文化,其中春联、年画等等就是汉字能量通阴阳的妙用。
关于“参天文,包地理”,这是仓颉造字时“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观鸟兽人寰”的智慧运用。而经过了中国祖先上万年的文字演进,汉字今天已经铁板钉钉是天文地理乃至百科知识的表述工具。
“启八卦”这个很容易懂。关于“融五行,演九宫”,这个就可以用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来说说。好多人说这可能是语言文字的夸张手法,不可能是事实。好,请猜想一下,龙卷风后,会不会有些地方下鱼雨呢?事实记录,有很多地方下雨降鱼对不对?如果有一天龙卷风经过一片稻田,在另一个地方减弱了,会不会下稻雨呢?这显然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不过不经常会发生而已。那么,龙卷风或者天雨粟什么时候会有呢?这是某种神奇的力量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假想是用文字来做“法事”祈雨的结果。用文字举行的“法事”,自然就有某种驱邪镇鬼的功能,鬼不哭才怪呢!
当然,汉字有神秘能量,无穷能量,并不是指每个汉字个体都有无穷能量,每个汉字都有能量并不假,有些极高,有些极低,因字而异(这个后面有时间再具体说),汉字怎样运用才能产生无穷的能量有个前提,就是指怎样搭配?怎样使用?举个例子来说,每个汉字就像一种中草药物,甚至植物,作为个体时使用,并没有什么治病效果(不排除有营养价值或者一定毒性),但是与其它种类按一定比例搭配起来用,就有强烈药性了。
我们的研究发现:汉字的能量太奇妙了,善用它,泥土变黄金;不会用,黄金变泥土。简单来讲就是这个差别。更有甚者,恶用它,宝刀变凶器。听过“好心劝善三生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吧。
刚才有人提问:关于哪个字最有能量?我研究福学和龙学,当然我首推“福”和“龙”字,但是,万事万物无绝对,还要看怎样使用它们?这就是法和术层面的问题了,下次有时间再具体解答。
对的,汉字能量可以体现在姓名上,企业的招牌上,产品的商标上,还可以体现在口头禅上。
我们知道汉字的能量,我们起码就要好好说话,好好读书,好好写字,这样才能对得住我们的祖宗和后代。
下节课再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