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家乡芭子场醉美胡杨林
李森泉
一年一度,草木一秋。十月的季节,家乡胡杨林金灿灿一片。远远望去,似上天掉在半空中的一团团黄色的云朵,让人浮想联翩,又让人幻想金色的童话世界。当你由远而近走进胡杨林,你会猜想到,似千万只金凤凰飞落在胡杨枝头,待到暮秋时,展翅东南飞。
家乡的秋天似火红,因有醉美的胡杨林。
胡杨是沙漠中树之王,远古生长在西域胡人逐水草而居的沙漠中,是马背上的民族精神树。丝绸之路“凿空”后,西传东渐,商人从西域胡地带来苗木,进阳关、玉门关,河西大地及内地才逐渐栽植了胡杨苗木。我想,家乡敦煌的胡杨林就是从那时形成的。据长者说,胡杨不择地理,生长在沙漠中。它秋实的籽经风吹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扎根,靠很少的雨水,在湿地沙滩上就能生根成长。胡杨树木耐严寒、抗风沙,不怕风吹雨打,不惧霜雪,生命力特强。据长者说,胡杨生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朽,是上天赐予人间的长寿树。

我的爱胡杨,始于童年,那时,正逢十年特殊时期,生产力落后,生产水平差,人们烧火做饭,冬天取暖全靠柴禾。为了减轻大人们的生活负担,解决家里炊火取暖的燃料问题,当时上小学的我,一放学就约上小伙伴,背上红柳编的筐子,或者拿上麻绳、草绳,去到家乡的红柳滩上、沙梁上、小树林,去拾柴、砍柴。那时家乡有一个叫俞家园子的地方,生长着一大片胡杨木,人们叫梧桐林。我和小伙伴们常去那儿砍柴,折干树枝,然后背回家烧火取暖。每到秋天,就盼着胡杨木树叶由绿变黄,看到家乡深秋最美的风景。
那时不谙世事,加上条件差,也没有照相机什么的,只能目睹金秋胡杨林的美;在林中玩游戏,捉迷藏,爬到树上藏起来,玩够了,背上柴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家乡的变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乡通了电,极少数人有了照相机,一到秋天,劳动、工作之余,就约上朋友,拿上相机,去家乡沙梁、河床沿岸的胡杨林照相留影。
胡杨林最美是暮秋,年年岁岁到了这个时候,家乡的青年男女就兴高采烈的去胡杨林赏景观光。这时的金色胡杨林成为“颜值高”的秋美人,每一片金叶都笑得灿烂、美丽,人们常说秀色可餐,用来比喻秋天的胡杨林很贴切不过了。每到胡杨林金黄灿烂时,人们都心花怒放,仿佛心儿年轻了一样,有一种浪漫的情怀,走进大自然中,亲近自然,融进了自然的怀抱。假若悲秋的始祖宋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看到而今盛世的胡杨林定不会悲情哀秋的,定不会写萧杀的秋风、秋声。定会赞美塞外大漠中大美的胡杨,谱写盛世华章。
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吹响了家乡振兴的冲锋号;美丽乡村游,田园风光游,拉动了乡村旅游业。一到金秋十月,家乡的最美胡杨林成人们观光旅游的打卡地。赏秋景胡杨成时尚。人们带上相机、手机、无人机来到沙漠胡杨林、西湖湿地千年胡杨林拍照、刷抖音,用无人机空中拍照,留下最美的倩影,扩大朋友圈,晒晒艳照,放飞梦想,炫一下自我,互相点赞留言,比比谁的粉丝多,互送小红花,玩个痛快。

十月的胡杨林,成了人们观光的好去处。南方的游客,北方的佳人,不远千里,不约而同,到了这个时候都来走进大美胡杨林。不信你从网上百度看看、查查;每当金秋十月,不管是塔里木河的胡杨林公园,还是额济纳旗的胡杨林、金塔的胡杨林、敦煌的胡杨林,阿克塞多坝沟的胡杨林峡谷;不管是莫高、黄渠的胡杨林,还是西湖湿地、东湖湾的胡杨林,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来旅游观光,欣赏胡杨秋景的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好一派北国风光。但我独爱家乡芭子场胡杨林,它面朝一河党水,背靠连绵起伏的沙丘,靠河岸生长的胡杨木错落有致,有独木的,有两三株的,有簇拥成一团的,有并排生长的,每一株都是一幅油彩画,和人工湖水中倒映的胡杨构成最美的水墨图,画中有诗,图中有景。湖光中的胡杨林映衬着蓝天白云,水天一色。偶尔会看到从林中窜跑而过的白兔,从树林深处飞起的风沙鸡、野鸡。我独钟情家乡芭子场的胡杨林,还有一个私密,这儿是我童年的乐园,每当秋天来到时,和小伙伴在胡杨林周围的沙枣林打沙枣吃,在醉美的胡杨林自排自演《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难忘家乡的胡杨林,这儿有我步入青年时初恋的梦,有我的青春之歌,留下激情燃烧岁月的影子和人生的足迹。
不负金秋,不负秋天的胡杨林。我想南飞的大雁,此时也念念不忘金色的胡杨林,向南而飞时,五里一徘徊,张望着北方的故乡。秋天的每一颗胡杨木,每一片胡杨树林,人们都青睐它,被它的美景吸睛,被她的美所感染。

金色的秋天,是胡杨林的天;闪光金光的胡杨树叶,把最美的秋天装扮,也把大地化装成金色的人间天堂。相传凤鸣岐山,凤凰非竹食不食,非梧桐莫栖,每一片胡杨的树叶都是火凤凰、金凤凰的化身。我想,在这金胡杨的秋天,从古至今不知演绎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也不知多少香草美人,在这最美的胡杨林里留下多少佳话。
我徘徊在家乡芭子场的金色胡杨林中,似乎听到了古往今来的踏歌声、欢笑声,似乎看到了多少善男信女在这金秋的胡杨林怀春、钟情。一路欢唱,一路欢歌,我隐约听见了胡杨林的凤鸣声,从远而近的大漠驼铃声,还有冬不拉的琴声、马头琴的乐曲、琵琶羌笛声,在这千年的胡杨林曾上演的胡旋舞、西域风情舞,把胡杨林辉煌。丝路古道上的驼铃声在耳畔萦绕,凤鸣胡杨林,大漠胡杨醉秋天。
家乡的胡杨林是美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胡杨林都是美的。栽下梧桐引凤凰,最美胡杨迎远客。这金秋十月的黄金叶,让代代人记住了乡愁,也听到了从远古传来的驼铃叮当声,丝绸之路似秋天的胡杨林一样灿烂辉煌,成今朝人们的旅游黄金路线。
作者简介
李森泉(笔名:山木),甘肃敦煌,国际诗词协会会员,《首都文学》编委,华人文学杂志社签约作者,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本科班,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宣传、司法等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业余时间长期坚持诗歌、散文、小说、新闻等创作,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上千篇,作品获得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在国际诗词协会、国际诗歌网、《见证中国崛起》组委会,组织的诗文大赛中获得银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成就奖。在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中获二等奖,获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