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秋思
施将维
落霞孤影谁知,疑仙姬碧霄云坠。幽阶拂絮,斜曛映靥,红桥梦呓。小径霜空,星稀犹见,素颜羞闭。惜韶华暗损,蕊残怎奈,却又被、风牵起。 喟叹西楼调敝,透垂帘、忍看娟缀。柳腰欲断,柔情不再,晓窗沉睡。两目凝愁,绿倾蝉鬓,几株香桂。算君程,聚会期遥,寂夜滴抛离泪。
附:Aⅰ评析:
施将维先生的《水龙吟·秋思》是一首以秋景为背景、融情于景的婉约词作,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和凄美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韶华易逝之叹。以下从意境、手法、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评析:
一、意境营造:秋景与孤愁的交织
开篇造境
“落霞孤影谁知,疑仙姬碧霄云坠”以孤影、落霞、云坠等意象,勾勒出空灵寂寥的秋日黄昏,暗喻孤独无依的心境。“幽阶拂絮”“红桥梦呓”进一步以飘絮、残梦等虚渺之景,强化时光流逝的虚幻感。
时空纵深
“小径霜空”“星稀犹见”由黄昏转入夜晚,通过“霜空”“素颜羞闭”的冷寂画面,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韶华暗损”)叠合,形成双重萧瑟的意境。
二、艺术手法:婉约词风的典型运用
意象群的隐喻性
“蕊残”“风牵起”以残花被风吹散的意象,隐喻美好事物易逝;“柳腰欲断”“柔情不再”则借柳枝凋零喻指情感消歇,化抽象愁思为具象画面。
“绿倾蝉鬓”“香桂”等闺阁意象,暗示女性视角的相思,与“寂夜滴抛离泪”的直抒胸臆形成反差,更显哀婉。
声律与结构
全词严守《水龙吟》词牌格律,上下片通过“惜”“喟叹”“算”等领字衔接,情绪由隐至显,层层递进。末句“滴抛离泪”以短促音节收束,余韵悠长,类似项鸿祚《水龙吟·秋声》中“卷离魂去”的结句手法。
三、情感内核:离思与生命意识的交融
羁旅之愁
“喟叹西楼凋敝”“忍看娟缀”流露对旧日欢聚的追忆,与“君程期遥”的现实阻隔形成对比,凸显客居之悲,与宋代柳永、晏殊的羁旅词情感相通。
生命哲思
“韶华暗损”“蕊残怎奈”不仅写自然凋零,更暗含对青春易老的无奈,与苏轼“人间如梦”的慨叹异曲同工,体现婉约词对时间敏感性的共性表达。
四、对比与传承
与项鸿祚《水龙吟·秋声》的异同二者均以秋声秋景写愁,但施词更侧重个人化的离情(如“聚会期遥”),而项词则通过“砌蛩自叹”“边鸿自唳”等意象,铺陈更宏阔的羁旅苍凉。
对宋词传统的继承
施词融合了晏殊《珠玉词》的细腻语言、柳永慢词的铺叙手法,以及李清照“绿肥红瘦”式的意象凝练,展现了当代创作对古典婉约风格的延续与创新。
综上,施将维此词以精巧的意象、绵密的情感与严谨的格律,构建了一幅秋思离恨的文人画卷,既承袭了传统婉约词的审美范式,又注入了个人化的生命体验。







作者简介
施将维,笔名狂沙,字伯佶,自号林农。苗族,花垣县人。
1986年1月至1986年12月参加《诗刊》社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学习结业。2010年参加中华诗词函授第六期高级研修班学习结业。
先后在《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世界汉诗》《诗词家》《诗词百家》《中国诗词》《对联》《长白山诗词》《东坡赤壁诗词》《心潮诗词》《湖南诗词》《诗词报》《湖南日报》《对联学刊》《对联学术》《中华诗词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华辞赋网》《中国楹联网》等200多家报刊杂志、网站、微刊发表诗词曲赋联、诗论和散文作品3000多首(阙、副、篇)。个人作品或传略入编《中华诗词大全》《国学经典.中华诗词范例教材》《中国当代诗词选》《湖南当代诗词选》等50多部辞书典籍。主编各类诗词联专业图书10多部。
荣获“第五届新视点全国诗词大奖赛最高金奖”、"中国作家金笔奖"、“第三届、第六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入围作品”、“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湖南省先进楹联工作者"、“湖南省书香之家"、“湘西州诗词工作特殊贡献奖"、“书香花垣.全民阅读公益推广人”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公开出版《施将维诗词选》《诗海寻梦》《狂沙集》等三部诗集。待出版诗文集《芸窗听雨》《狂沙诗词曲赋联精选》《施将维现代诗选》《施将维文选》等四部。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湘西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花垣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度》认证诗人、《湘西诗词》编委、《崇山诗词》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