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夫子庙自选七律十一首》
【平水韵】
作者:孟夏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南京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畔,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始建于东晋,宋景佑元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历史中数百位著名的军事、政治、文学家在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行吟夫子庙》
【七律】
看灯逛庙走门东,小吃画船歌舞中。
倒景流霓随水晃,亭廊曲巷与桥通。
楼间贡院观秋试,阁畔泮池思碧空。
若是秦淮明月夜,登墙俯仰晋时风。
注:此诗实为外地朋友编写的夫子庙畅游攻略。
《行吟夫子庙·秦淮河》
龙藏浦流东水关,向西十里出江湾。
云蒸王气秣陵落,烟灭繁华魏晋闲。
居有书生迷艳巧,世无志士脱冥顽。
幸今己破旧风月,绝胜秦淮正往还。
注:龙藏浦,秦淮河古称。汉时起称淮水,唐时文人因传说中秦始皇在秣陵分派人工修凿水系,便让淮水姓秦,“秦淮”从此流传。
《行吟夫子庙·灯会》
半城喧闹半城空,正月元夕人面红。
小女乘肩提纸兔,老翁牵妪指灯笼。
流光溢彩各相映,笑语欢声自混融。
连步如潮春意盎,引来夜雨乱霓虹。
(二O一九年己亥元宵节灯会盛况,当日人数近50万。之后因疫情限制令人唏嘘。)
《行吟夫子庙·乌衣巷》
乌衣巷口暮云淡,来燕堂前竹影斜。
枯井石栏封旧事,朱门高槛锁烟华。
听筝击节忘行酒,鉴晋论交厌坐衙。
曲水流觞人尽去,再难见柳叶桃花。
注:乌衣巷王谢旧居内,有来燕堂、听筝堂、鉴晋楼等。门前巷角新添王羲之像及巜兰亭序》全文壁刻。末句柳叶桃即夹竹桃。
《行吟夫子庙·文德桥》
得月台前人促促,乌衣巷口路寥寥。
泮池水面画船伫,龙壁墙头暮色遥。
拱影倒栏齐又散,桨声琴曲起还消。
徘徊桥上无诗意,不缺清风缺夜箫。
《行吟夫子庙·得月台》
夜时何处看颜色,待到秋登得月台。
赤壁金龙隔岸潜,蓝篷紫橹过廊回。
瓦头勾眩华灯挂,墙面泛光波影推。
酒尽客欢相笑醉,出门好似下船来。
注:得月台,文德桥边。因"文德分月"及"李白醉捞月"等传说而闻名。复建后马头墙形如官冠。整个屋顶侧看似舫船。主体常年经营餐饮。故有末句。
《行吟夫子庙·聚星亭》
北斗魁星曲相钩,众朝奎士占鳌头。
汉唐笔意风云列,秦晋文光江岳流。
尚记坐亭能望月,至今倚槛好观舟。
每经此处聚贤地,无奈喧声商贾稠。
《行吟夫子庙·媚香楼(李香君故居)》
游舟离远媚香楼,凡近黄昏皆似秋。
旧日棹歌车马仄,他年灯烛绮罗羞。
一团桃扇血斑冽,九曲琵琶家国忧。
终是才情兼玉骨,每经荒渡总迟留。
注:媚香楼,"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故居。因《桃花扇》闻名。书中说李香君擅弹唱《琵琶行》。被誉花容玉质,冰心侠骨。
《行吟夫子庙·魁光阁(茶楼)》
至上魁光供高阁,年年文运愿时来。
连廊垂柳风烟聚,落岸倒檐云物开。
胜事清谈藏古调,高吟妙唱出池台。
如今闲寂常痴坐,顾自添杯冷暖回。
《行吟夫子庙·瞻园路》
闲目西望无寄处,瞻园路尽暮云红。
游人乘兴语喧嚷,慢道随肩行急匆。
王府守狮霜气厚,斑墙挂瓦世缘空。
三围老树盘根露,一缕幽沉归意中。
《行吟夫子庙·纬巷》
贡院街西曲巷斜,寻经旧地剩伤嗟。
青砖墙缝春生草,卵石路心秋落霞。
冬井水温弥雾气,夏桐树大蔽葵花。
儿时同桌结长辫,原住巷东头一家。
注:纬巷,百年老巷,40年前生活地。原址在现状元楼南。东西仄南北向15个门牌百余户人家。八十年代毁拆后未复建,巷名废弃。临夫子庙部分院墙得以修复如图。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