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题材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献给全天下所有知青朋友们
靠山屯的知青们
( 上 部)
作者:老 革
第十四章 李琦探家
(二)
李琦已有几个月不在家吃饭,但平日里,哥几个吃饭的情景仍记忆尤新。弟弟们还是和从前一样,吃起饭来头不抬眼不睁,各个狼吞虎咽。哎!没办法,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由于物资匮乏,平时家家都吃不上肉,人人都缺乏营养。
饭后,哥几个都争抢拾掇桌子刷碗。这让李琦感到很欣慰,弟弟们长大了,都懂事了。他和妈妈坐在炕上,又聊起集体户的事情。妈妈问他:“李琦,我给你寄过去的秋衣秋裤你穿上了吗?在农村干活时还冷吗?”李琦笑笑答道:“妈妈,您给我寄的秋衣秋裤,收到后我就穿上了。说实话,农村实在是太冷了,每天到外面干活时,浑身上下都冻透了。要是没您给我邮寄的秋衣秋裤,这一冬天,我还真不知道咋过呢。”
妈妈听后笑着点点头,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件黑色棉大衣,递给李琦,“这是元旦前,你爸爸单位新发的劳保棉大衣,我看你爸爸身上穿的旧棉大衣还能将就穿。这不,我和你爸爸一商量,怕你冻着,所以,这件棉大衣就让给你穿。来,你下地穿上试一试。”李琦一看,妈妈手里托着一件新棉大衣,乐得简直要蹦起来。马上下地接过妈妈手里的棉大衣,快速穿在身上,并乐颠颠地在地上走了好几圈。
这时,几个弟弟看见大哥身上的棉大衣,都高兴地拍手鼓掌。“大哥穿上棉大衣真好看,从背后瞅特像咱爸爸。”五弟李智一边拍手,一边笑着说。“去你的,五弟净瞎说。要我说呀,咱大哥穿上这件棉大衣,在农村干活时,就不会挨冻了。你说那大哥?”二弟李仁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妈妈接茬说:“李仁说得对,农村比城市冷,在农村干活没有棉大衣不行,咱家困难,买不起棉大衣。要不是你爸单位发的这件劳保棉大衣,你们的大哥,在农村说不上要遭多少罪。瞧!光顾唠嗑了,天不早了,你们哥几个洗洗脚赶紧上炕睡觉,你大哥走一天也够乏的。明天吃过早饭,都给我去医院接你爸爸回家。”母亲一发话,哥几个都匆忙洗涮准备睡觉。
就见五弟李智,屁颠儿屁颠儿地从里屋走出来,手里还抱着个枕头,笑嘻嘻地对李琦说:“大哥,今晚我要和你一起睡,好吗?”李琦一听,紧忙接过李智手里的枕头放在炕上,笑着说:“你不是每天让咱妈搂着你睡觉吗?”“不要,不要嘛!我已经长大了,都上小学一年级了。我想大哥,今晚非和你一起睡不
可。”“好的好的,听你的,可有一点你可要听我的。”“大哥你说吧!”李智歪着个脑袋瓜笑眯眯地瞅着他大哥,李琦又接着说:“今晚和我一起睡觉可以,但是!不允许你尿炕!不然的话,我怕睡到半夜,被你给冲到地上,那我可就惨喽。”话音刚落,在里屋那小哥几个哈哈地都笑了。可李智并未在意,十分认真地说:“大哥,我都长大了,我自从上学后就没尿过炕,不信你问咱妈?”“李琦呀!你五弟自打上学后就出息了,从来没尿过炕。”李琦的妈妈话音刚落,就见老五李智出溜一下就钻进李琦的被窝。

那哥几个也一再说,咱妈说的话属实,这一年五弟还真没尿过炕。“都别说话了,你大哥累了,让他早点休息。你们哥几个也早些睡觉,明天都给我早点儿起来!”母亲一边说着,一边里外屋走了一遍。看他们都躺下了,这才坐在灯下,继续纳鞋底子。
此时,小哥几个由于白天玩儿一天,确实都很累,各个都感到疲倦,躺在被窝里谁都不言语了。功夫不大,就都进入梦乡。

第二天的清晨,只听当!当!当!……墙上的挂钟准时敲响六下,李琦在睡梦中给惊醒了。他坐起身来,伸一伸懒腰,嘴里面不断地在打哈欠的同时,还在喃喃自语地叨咕着,这一宿觉睡得真香,真香……随手便打开电灯,瞧见墙上的“长白山牌”挂钟的指针正好指向六点整。
李琦俯下身来,看了看还在酣睡的五弟,瞅着五弟的小脸睡得通红,嘴角上还略微带一丝甜蜜地微笑,李琦高兴地一边看,一边把五弟露在外面的胳膊用被子给盖好。

他又回转身来拉开窗帘,用手掌按住窗户的玻璃,功夫不大,玻璃上的冰霜,就被融化一小块儿。李琦透过那一小块儿椭圆形的缝隙,眯着一只眼睛,朝窗外望去。只见窗外依旧是一片漆黑,街道上的路灯,被凛冽的寒风吹得轻轻地摇曳着,灯光显得更加昏暗。此时,路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
当他看到睡在炕头上的妈妈不在时,紧忙穿好衣服来到厨房,就见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妈妈一见李琦起来了,笑着说:“你咋不多睡一会儿?”“妈妈,我睡好了。可能是回家的缘故,昨晚一宿,我睡得特别香,也特别踏实。在集体户睡觉,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我知道,这就是回家的感觉。那你就在家里多住几天,好好休息休息。”“妈妈,不行呀!今年我们集体户全体知青,相应党的号召,都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就我一人因家里有事,所以才返回来。
昨天我到医院,看到我爸爸伤势恢复得很不错,我心里很高兴!今天把我爸接回家,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过个大年。如果家里要是没有啥事情的话,我想初四上午就返回集体户。”“你爸爸回家养病,你就放心吧!集体户有事,那你就先回去,这个理儿妈妈我懂。”
娘俩在厨房里有说有笑地聊着,不知不觉,饭菜已经做好。李琦走进屋里,刚要招呼弟弟们起床,就见五弟李智正在穿衣服。这时,里屋的三个弟弟也已经起来了。
吃过早饭,他们一起来到外面时,天已经大亮了,街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虽然天空已逐渐晴朗,但刺骨的寒风似乎并没有转弱。人行道上的积雪也没有人打扫,走在厚厚的积雪上面,感觉很是吃力。李琦看看走在旁边的李智,问他:“五弟,你不觉得冷吗?要不然你就别去了,哥几个数你年龄小,你可别逞强。”李智听完李琦的话笑着说:“大哥,这点儿路算啥?我们昨天去南湖滑冰,来去都是走着的,不信你问二哥。”“五弟说的没错,昨天去南湖玩儿,回来时都累了,很想坐车来着,可谁兜里都没钱。再说了,我们走路都已经习惯了,冬天虽然冷,一旦走起路来还真觉不出冷,你们说是吧?”李仁地话音刚落,那几个兄弟都会心地笑着点点头。
小哥几个一边走,一边追逐打闹,不知不觉地来到省医院的楼下。当他们来到三楼的骨科病房时,就见护理爸爸的王叔叔手里拿着出院的手续,正和爸爸在说些什么。

王叔叔一看,是李琦哥五个来了,笑着对李琦的爸爸说:“我说老李呀,瞧你多有福气,你的五个儿子全都来接你出院。俗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王叔叔好!”还没等王叔叔说完,李琦他们哥五个异口同声地说。“老李,说心里话,看见你这五个儿子,我打心眼里替你高兴!瞧你多有福气,你家的“五虎上将”今后就是你养老的本钱。”
此时,李琦地爸爸苦笑着说道:“老王兄弟,谁挨累谁知道呀!你瞅瞅,这五个半大小子,在家里个顶个能吃饭,这叫五张嘴呀!我都快愁死了,你还拿我取乐?还好,我大儿子李琦自从下乡插队后,吃饭的问题就不用我管了,但剩下的这四张嘴,也够我呛呀!”“瞧你说的,你这五个儿子都错不了,你享福的日子在后头那。”王叔叔的话音刚落,就听有人说:“王师傅,你在说谁那?”“呦!感情是赵主席,您这是?”“昨天下午,厂长和我说,李师傅今天一早出院,让我跟着厂里的救护车一起接李师傅出院。另外厂长还特意关照,李师傅是因公负伤。正好赶上过年了,让我代表厂里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厂工会,特意给李师傅买些慰问品还有五十元钱慰问金。”李琦地爸爸闻听此言,激动地热泪盈眶,赶紧招呼那几个儿子,谢谢赵主席。赵主席笑着说:“不用谢,这是厂领导的一片心意嘛。王师傅,李师傅的出院手续办好了吗?”“出院手续都办好了,现在就可以走了。”王师傅应声答道。
随后,李琦把他爸爸从病床上背起,又对弟弟们说:“五弟,你拿着咱爸的拐杖,其他人把咱爸住院的物品都拿好。”转脸又对背上的爸爸说道:“爸爸咱们回家过年喽!”说着,哥五个便随同赵主席和王师傅一起来到楼下。

救护车启动了,坐在救护车里面的老五李智,趴在车窗上不断往外观看。只见迎面驶过来的汽车,疾驰而过,看着还真有些胆突的。看到这里,他又不知不觉地笑了,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因是头一次乘坐汽车的缘故,深感好奇,嘴里还在不断地叨叨些什么。
此时,他们的爸爸的身体紧靠车厢,眯缝着双眼,在细细端量老儿子李智,心中不免产生喜悦。又看了看其他几个儿子,似乎品爵到刚才老王说的那些话,还真是有些道理。将来这五个儿子都长大了,自己和老伴该有多幸福。想着,想着,他便慢慢地闭上双眼,沉醉于梦幻之中,好似正在享受即将到来幸福的那一刻。
迷迷糊糊的他,似乎刚要睡着,忽听有人喊,“爸爸,咱们到家啦!到家啦!您看!我妈妈站在大院门口那!”父亲猛地一激灵,犹如从梦中惊醒!只听见刺耳的刹车声,汽车便停靠在自家的大院前。
李琦打开车门后,来到汽车下面,把他爸爸背下车。这时,就见妈妈笑着跑上前,在后面用手托着李琦爸爸的腰。嘴里还不断地张罗着,“赵主席、王师傅还有司机师傅,快请进屋,到屋里暖和暖和。”同时,又对小儿子李智说:“你快跑几步,把门打开。”
一行人进到屋里落座后,李琦把他爸爸放在炕上。李琦的妈妈拿出烟卷,来招待赵主席等三人,嘴里还一再说些感谢地话。老二李仁转身拿起暖水瓶,把桌子上的三个茶杯各倒满开水,分别递到三位客人手中后,微笑着站在一边。
这时,就见赵主席把烟点着后,面带笑容地和李琦的母亲攀谈起来。说李师傅在工作中负的伤是工伤,所以厂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李师傅出院,厂长还特意叮嘱,让李师傅在家安心养伤。说着,便把厂工会发给的五十元慰问金,递到李琦妈妈手里,并又指着地下一堆慰问品:“这不,正赶上过年了,厂长特意让我们工会给李师傅买些营养品,还有些猪肉和几条大鲤鱼等过年地‘嚼谷’。”又接着说道:“嫂子,以后家里有啥困难您只管提,也可以让王师傅给我们捎信,只要厂里能办到的,我们一定给您解决。您千万不要客气!”李琦的母亲听后一再表示感谢厂领导,感谢党组织地关怀。
赵主席又走到炕前,坐在李琦父亲的边,和他交谈起病情,并嘱咐他父亲,不要着急上火,要在家里好好养伤,三个月后,拆石膏时,单位会来车接他去医院,所有善后的事情,就不用你家操心了。接着,推脱单位还有事情,必须马上赶回去。
等把赵主席等三人送走后,哥五个几乎同时上炕,紧紧地把他们的爸爸围住。瞅着爸爸的脸,一个个笑嘻嘻的,可谁都不言语。还是李琦大些懂事,他首先打破僵局,说他这次回来看爸爸,和家人团聚,一起过大年。这都是因为爸爸的伤情,迫不得已请假回家,集体户里其他知青,都在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过革命化的春节。
接着,李琦又和爸爸讲起在农村的生活,和参加劳动生产的经历。并且讲得有声有色,爸爸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小哥几个对于农村生活,都有着一种神秘和好奇感,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未完待续)
请您关注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
第十四章李琦探家(三)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原建筑公司退休干部。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长春作家协会、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虽已到古稀之年,但始终不渝地酷爱文学,以“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为人生宗旨,用笔墨书写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作者、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