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科思维
吴福木
人们都在强调学科素养的重要,这是很正确的。但我认为,学科素养的前提是学科思维。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甚至迥然不同(当然也有某些相通之处)。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科思维放在突出位置。还必须明确,学科思维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学科思维,需要从基本的学科知识入手。比如,语文中成语的构词方式,文言文断句主谓宾划分,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思考,从而掌握学科知识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学科思维亦须亟待培养。
这里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成语的正确书写。“山清水秀”,“清”容易写成“青”。如果知
道“山”与“水”相呼,“清”与“秀”相应。“清秀”,很美的一个词,如果是“青秀”则很难理解了。“伶牙俐齿”,“俐”容易写成“利”,“伶俐”是一个固定的词,不能走样。“山清水秀”、“伶牙俐齿”都是并列短语。从词的构成方式与词义出发,就不会写错了。这就是语文思维。
2、 名句默写。名句默写也不是简单的识记,也需要高级的思
维。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句的“知之者‘与后句的”好之者“中的”之“一般不会写错,而前句“好之者”与后句“乐之者”中的“之”容易写错,而想当然地写成“知”。实际上,孔子的这句话中的四个“之”都是代词,同一个意思。所以,识记的前提也是思考,重在“悟”。
3、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翻译是一大难,难就难在很多同学用现
代汉语的思维去理解文言词,而没有去掌握一个字(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词义。比如,“厌、谢、让”、伐“,在文言中的重要词义有”满足”、“道歉、谢罪”、“责备”、“夸耀”。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必要。而且,还要知道一些生僻字的意思,往往与相邻的字的意思相同或相近。比如,“悭吝”、“原宥”、“罪愆”、“优渥”四个词都有一个生僻字,“悭、宥、愆、渥“的意思分别是”吝啬、原谅、罪恶、优厚“,而不能”硬译“。
4、 断句。断句是综合性考查,要考虑人名、地名、官名,主
谓宾搭配,词语构成,等等。比如,潍坊考试题,“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这是正确答案,而年级正确率只有10.84%。究竟难在何处?“吊死问孤”是两个动宾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翻译为“祭奠死者,慰问生者”。“乐佚轻战”,也是两个动宾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与“士卒“不能分开。知道了这一点,这个题则迎刃而解,正确率则会大大提高。
以上为基本的语文知能积累,尚且体现明显的学科思维——语文思维,至于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作文,更需要充分彰显语文思维。
近段时间,我每节课都在渗透、强调学科思维,且用具体的例子印证。我认为,学科思维是完全可以培养的,要有足够的信心,并坚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2022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