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贺刘向东《夕阳流韵》出版
文/柳育龙
收到刘向东《夕阳流韵》一书,惊喜之余不免感慨万千。作者为何起这个书名?小时候读到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还在琢磨作者为何会发出这种感慨。一晃到了中年,每次归乡都有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然而老年,也可有一番作为。曹操《观沧海》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王勃《滕王阁序》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后来我发现在唐代“只是”并没有表达转折的“但是”的意思,而是“就是”、“恰是”的意思。周汝昌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的鉴赏文章中说:“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诗人李商隐在傍晚的时候内心有些不平静,他驱车登上乐游古原,恰逢黄昏之时,古原上的夕阳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象,在天地之大美面前,诗人忘却了内心的不适。因而,作者表达的意思是“夕阳无限好,恰是近黄昏”,情感是积极的思想。

这几年,老年著书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干部或教师退休之后,利用闲暇所著。以回忆录、家事、村史为主。许多老人著述无不离开夕阳二字,在读这些书的同时我也在想:其实人这一辈子能做多少事情,完全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环境。老年也可大有作为,要利用好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古代,暮年成名,大有作为的人并不少见。姜子牙八十岁辅佐武王定天下;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粱灏八十二岁中状元,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国画大师齐白石六十岁成名,九十岁高寿丹青妙笔,炉火纯青。2007年,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八十八岁高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刘向东先生原在蓝田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县体委、政法委工作,总结、调研材料多次评为省市级优秀稿件。退休后,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态度,热心并活跃于网络上下文化活动,认识大量文人雅士,填词唱和,古稀之年撰族谱,琢磨文章成著述,难能可贵。已经完成《家史追忆·生平纪事》《上寨村刘氏东门族谱》《勤学苦争锋》《老夫聊发少年狂》等文集,并刊印成书,实现了作家梦。

翻开刘向东《夕阳流韵》这部著作,有散文、有诗词、有留言、有述评几部分。其中大多数文章已经发布网络,不少文章有上万流量。这些文章我曾关注过、留心过、阅读过,如今捧起这部书又重读起来。这些文章中,有不少文章记叙的蓝田文友,也有不少是在群聊闲谈中的有感而发。刘向东善于利用时间,他看到文章有感而发评论,并琢磨形成文字,辑录于文集中。在阅读这些文字的同时,为他老年锲而不舍,虚心向学的精神所感动。在这里祝福他,希望他有更多的文章发布,丰富蓝田文化。成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

最后,用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结尾:“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2年10月17日


作者简介
柳育龙,陕西蓝田人。作家、诗人、媒体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后裔。作品有《焦岱史话》《家谱与寻根》《通谱论》《历代柳氏家训集释》《历代柳氏进士名录》《蓝田谱志辑要》《蓝田作家群体研究与综述》《蓝田柳公权家族史稿》《行程记》等谱论、文论、诗歌、小说、散文等20余部。编选书刊100余部(册)。事迹被CCTV中视网、中国访谈网、文化艺术报、凤凰网、三秦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