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小军,男,汉族,陕西临潼人,工程师。

秦川情
岁月回眸-出门
一个女人,带三个娃,出门。
女人怕有三十岁,三个娃里那大的男孩十二了,是她二姐的小儿,虽然十二了,可那瘦小样,比自己那五岁的大儿子也高不了多少,还没那小家伙吃得多呢。女人怀里抱着她六个月大的小儿子,肩上背了一床新棉花被子,胳膊上挂了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的是两条新被面、一条新床单。好在这女人年轻力气大,还招呼着另外两个孩子出远门。
下了长途汽车,女人走前,儿子跟着,大些的外甥断后,打问了半天,方才知道去火车站只有三轮车,得三毛钱。女人又问了远近,说是有五六里。于是决定步行前往,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走到县火车站,才八点多钟。女人买好票,十二点的车,还有大半天要等。女人给外甥几分硬币,交待让他带弟弟去站外地摊上看小人书,不要乱跑云云。女人找了连椅坐下,松了松肩上的大包袱,想着给孩子喂奶,这小东西却睡着了,女人捋了下前额的头发,满手的汗,这会儿她才觉着有点累了,肩和胳膊酸麻,她想换个姿势,把孩子头枕到右胳膊上,这一动孩子便醒了,有些闹,她给喂奶才安静下来。候车室有巡逻警察经过,看女人坐个椅子沿,便好心地说,把包袱卸下来,放椅子上么。女人红了脸笑着点头,这民警就帮着她卸了肩负。
书摊上那小人书都很新,还有一些里面是彩色的。看一本是一分钱,两人各选一本之前在老家看过的,算是复习。那小的胡乱翻着,也不认得字,只看图画。那大的有些激动,翻着小人书,眼珠子转着的看周围,有卖凉粉、饸络的摊子,那凉粉白的像雪,还有浓浓的芥末味;有卖豆腐脑的,看着、闻着像热豆腐;还有卖烧饼的、卖茶水的,每个摊旁边都停一辆绿色三轮车。隔阵子就能听到,“呜—”,是火车鸣叫,这大男孩更激动了,马上要见到火车了,要坐火车啦,从此以后,他就是坐过火车的人啦。两人各自看完一本小人书,都感觉有些困,早上起的太早了。他俩回到候车室,等车的人也不多,女人拿出从家里带的花卷馍一起吃。吃完馍,两个男孩靠着那新棉被包袱就睡着了,女人看着俩孩子,又看着怀里的儿子,拿着车票看了阵子,又看了看墙上的钟,差不多还要两个小时火车才开。女人抱着孩子在候车室转了转,又觉着胳膊乏,便在连椅上坐下,一坐下眼皮子又犯困,不知不觉着向后一靠就睡着了。
突然怀里的孩子醒了,哭声把女人吵醒了,女人太困,不想睁眼睛就用右手轻拍孩子背,拍了几下孩子不哭了,而女人却清醒了,赶忙睁开眼睛,看墙上的钟,12点半都过了,坏事了!她急忙跑去窗口问那火车到了吗?窗里的人说那次车早开过了,女人傻了眼,返回叫醒了俩大孩子,说着你们睡不醒,火车都开走了。两男孩还没清醒过来,那大的似乎懂事些,慌得脸一下红了。女人抱着娃又去窗口理论,争吵了阵子,车站长出面协调给退了票钱,重新买了晚上11点的票。女人满意地回来,告知大家晚上要半夜才上车,从这会儿算起,还有十小时。那外甥得知问题解决了,心里稍安了些,便下决心,接下来不再睡,直到上车。女人倒欢喜了些,到那边要开十几个小时,如果刚才上车,到那里是半夜,这下改到半夜上车,到那边是白天,这样倒好一些,只是他们还要在这车站再熬十个小时,有些累人。女人把行李寄存到车站,带孩子们去街上转悠,这样大家心情都好了许多。
天黑下来时,有八点多了,女人和孩子们围着行李吃花卷,下午在街上她还给孩子们买了两个大麻花,两小子开心的嚼着,女人不时看墙上的钟,给大家宣布开车时间,鼓励孩子们。那两男孩终究没能熬到火车进站又睡着了,女人反倒更精神了,车站玻璃窗外的月台灯火明亮,再远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她思索着那边的场景,去了该怎么找人,会见到谁等等,她有些激动,也有些担心,不过她也不觉得害怕,车到山前必有路,就这样想一阵子,再逗逗怀里的小儿子。
终于,那次车要进站了,工作人员专门来提醒女人,还帮女人把那装大被子的包袱扶到肩上,女人叫醒两个男孩。检票、进站、上车,女人带孩子们走到过道尽头,坐下到地板上,对孩子们讲,咱们是站票,没有座位,就坐在地上也一样。几分钟后,火车带着她们进入无尽的又快乐的黑暗里。
后记:八十年代,关中乡下,粮仓渐满,人心欢喜。女人们散发出浑身的干劲和欲望,男人们狠出苦力换钱,处处孕育着生机和活力,也隐藏着危机。这次出门,虽然旅途苦了些,但相比于欢喜,算不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