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纪录片里的骨笛
刘冰
博物馆的神秘勿要申明亦可知晓 传说中的
每一件宝藏 都有它震撼的过往 只因为
它们躲避尘世的时间过于漫长
故事里的离奇场面不由使人产生遐想
从一只青铜鼎的诡异花纹里不难读出
祭祀的巫师祭出法器 把一个奴隶
抛进鼎里 待沸水煮成一堆烂肉然后进献神祇
于一只簋内 用些剩余的汤水装满
那打捞出来的惨白的骨头 让狂热的奴隶们
两眼放光 至于在地宫中染上的锈斑
只说明了岁月无情 还可能是吸纳泥土的灵魂
想到由它们带来的族群的文明
是否应该骄傲不过是一个无法回答的伪命题
跑向脑后 接下来是继续观赏着 尊 爵
他们考验着今人的认知 包括那些用兽骨
制造的长弓 箭簇和岩石凿成的棺椁
全是让人叹服的工艺 是才智也是寄托
直到一支禽骨长笛映入眼帘 一下在耳边
响起凄婉的旋律似乎在问 一只自由的禽鸟
是谁剥光了它的皮毛 怎样的巧手雕琢了它
想象它最初被吹响的一刻 这非自然的声音
带来的是喜悦还是哀愁 都已成了无解的谜
时过境迁 这乐声仍然绕梁不绝
赋予了一个传奇 是它带来了通灵的期许
使消亡幻化成永生 不老成了神鸟的表征
2022年10月16日
作者简介:
刘冰,本名刘统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章丘区作家协会会员。刘冰在来到这个世界仅11天时即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落下了核黄疸后遗症。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再也不受自己控制了。由于患有脑瘫,刘冰全身抽搐瘦弱,整个人蜷缩在一个沙发里,两只胳膊紧紧绑缚在腰间,畸形的双腿扭曲地交叠着,并不停地抖动。17岁时,刘冰开始认字。他的母亲蹲在地上,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拿着翻开的新华字典。只见母亲把字典上的_字写在水泥地上,然后用手指着写好的字让他念,他则神情专注地随着母亲的手指从喉咙里发出只有母亲才能听懂的声音。刚开始,母亲让他每天认学30个字。将字典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教他来认,然后再把每个字的含义说给他听,每学一个字要重复多遍,直到他认为记牢为止。自此之后,刘冰坚持每天至少读30页书,他还用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上网,用仅能控制一点的左脚来操作鼠标、打字、发表文章。从2009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至今,他限定自己每个月要创作三首诗歌或一篇散文。迄今为止,他著有诗集《刘冰诗集》、《星空撷语》、《牧星人》和综合文学集《折翅飞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为他题词:“文学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就如同黑夜里的北斗星。”原世界体操冠军桑兰为他题词:“生命的花朵,开在你的心里;美丽的诗词永伴你的人生,你是自己的英雄。”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其赠书并附有签名。刘冰始终坚持挑战自己的极限,向着诗歌艺术的高峰不断迈进。他的诗歌《旧梦四月》获得《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3诗歌卷》优秀作品奖;2017年其诗歌作品《为梦而行》获“成德杯”征文比赛二等奖;2021年6月,刘冰创作的诗歌《不畏虎豹、不惧豺狼》,在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总工会等四部委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济南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及征文比赛中,荣获征文三等奖。刘冰创作的散文及诗歌作品还在:《2017年山东诗歌年鉴》中选录。2019年其诗歌作品《山楂果里的雕像》,被别客传媒掌上头条、中国十家诗选大展收入。2020年他创作的《月华催生的灵感》(外四首),被《中国汉语诗歌典藏》收入。其作品还在《中国文学》、《山东工人报》、《山东文学》、《泰山诗人》、《齐鲁文苑》、《济南日报》等多家刊物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