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鼓励
今秋一日,我去博来德看望王述成兄,闲谈中,我在他办公室的书柜翻看他的剪报集萃。多年来,述成兄无论是工作多忙,都要把读报所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保存,至今已经剪辑三十余册之多。我也是剪报爱好者,面对王兄煌煌收获,与之相比,顿时觉得十分汗颜。在大略翻看过程中,竟在其中发现了我的文章,而且篇什不在少数。我红着脸对述成说:“你咋把我的拙作也剪到这儿来了?”述成对我说:“觉得很好,且很关注你的创作,所以,每当见到报纸上有你的杂文,好的必剪必存。”他还告诉我说,有的文章他还拿回家里给儿女们看,叫他们受教益。仔细品味王兄此举,除了对我有所偏爱之外,同时也是对我的肯定与鼓励。
其实,对我这种鼓励较早的应该是于云飞先生。记得1999年12月初,我去四平办事,顺便到四平报社看望朋友,中午来到副总编于云飞办公室,他见了我,热情地说:“今声,你的文章大有长进了,你看,你的“尽孝杂谈”我都保存起来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我的杂文“尽孝杂谈”果然压在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我说:“于总编,你快把它拿下来吧,给你丢脸,磕碜!”“磕碜啥?好的东西不但要保存,还要经常去品味。把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并且传下去,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于云飞认真地说。
听了于云飞的话,当时我好久惭愧不安。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出身,即便是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也就是初通文墨而已,比起我市知名作家们,既谈不上佳品,更算不上精品。我深知,由于自己的文化浅,读书少,阅历差,学养薄,所写的文章时有偏颇肤浅,瑕疵纰漏,更是在所难免,偶尔被编辑看中发表乃至于总剪裁保存,只是奖掖鼓励而已。
我的恩师杨玉琦先生在世时曾经告诫过我:“学人为文,须当记住两戒,一是戒躁。急于求成,屡写不发,见异思迁,半途而废;二是戒傲。小有成就,举止失常,唯我独尊,目空一切。”2005年我的文集《增年录》出版,他看了以后鼓励我:“今声啊,你作为一个农民,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写作到今天,难能可贵。即便是今后有了一点成果,也不要骄傲。记住:十傲九败!谦逊好学,永远是我们读书人的座右铭。”
其实,出版了一本书、两本书乃至著作等身,只能说你曾经有过,不能说明你已经完成了为人立世和修德敬业的全部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某一种成功,正是成功的完善与提高和另一种理想追求的开始。
我的记性虽然不太好,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在读书写作过程中牢牢铭记恩师的教导与鼓励和文友的期望与奖掖,以促使我的人生旅途更加有质量、有意义。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宋今声,现为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
写作QQ;958659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