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9年9月,林彪重回井冈山,感怀今昔,心潮起伏,提笔写下了两首《西江月·重上井冈山》:
其一:
繁茂三湾竹树,
苍茫五哨云烟。
井冈搏斗忆当年,
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
战旗涌作重洋。
工农亿万志昂扬,
誓把敌顽埋葬。
其二:
四十年前旧地,
万千往事萦怀。
英雄烈士启蒿莱,
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
岂疑星火燎原。
辉煌胜利尽开颜,
斗志不容稍减。
这两首词,充满了革命情怀,典型的武将风格,虽然遣词造句不是很精致,但是胜在感情充沛,气势如虹,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其实,就在4年前,毛主席也重回井冈山,而且也写过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的这首词,比起林彪的两首词,遣词造句就讲究多了,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写景、抒情、回忆、展望熔于一炉,浑然天成,高下立判。
看林彪
蓝白领
能文能武不一般,
抗日解放英雄胆。
功高盖世私欲昌,
叛跳敌国招大难。
功过相抵别打倒,
坏人为善夸上天。
为求自保来起义,
之前坏透无人管。
对于林彪,不应该打倒,连那些打不赢就阵前起义(实为投降)的国民党高官如傅作仪之流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大吗?而且他们这些人阵前起义之前干的坏事儿还小得了林彪后来干的坏事儿吗?他们却能寿终正寝,美名在外,不计前恶。反而把功过相抵的林彪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笔者敢肯定,少一个林彪,一九四九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的日期必然会延后一段时间。而傅作仪之壮伟,阵前取义,只是免于战火,保存北京名胜古迹多了些罢了,丝毫影响不了建立新中国的进程。然而,这样一批坏事作尽原国民党的高官,却享有大名?真是不公呀?少一个林彪,东北三省收复必然会延迟,缺了东北三省,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如何成立新中国?真如一个小笑话那样荒唐可笑了:
神父,我在祷告时可以吸烟吗?
不可以!(此好比林彪的尴尬。事实却是这样的,祷告的时间多,吸烟的时间少。本来林彪的功大过小,功过相抵也不成,一脚打倒了。)
神父,我在抽烟时可以祷告吗?
可以!(此好比投诚的国民党的高官们。祷告的时间少,吸烟的时间多。本来阵前起义的国民党高官,功小过大,却享有大名。)
不平之问:先做大半辈子坏事,临到死做了点好事,夸为浪子回头金不换,功大于过,享有大名。
先做了大半辈子好事儿,临到最后干了点坏事儿,批为为老不尊,晚节不保,评为功小过大。实则是功大过小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