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存保】老冯的筑梦人生
(三)
漫漫学医梦
(下)
(原创 家在山河间 家在山河间 2022-10-12 发表于山西)
(参加工作时的冯涛)
1970年9月,老冯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他有幸被招录为曹河铁厂职工。这个厂,是当时运城地区创办的一个国营企业。
虽然只是一名矿工,他却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报到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在家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和书籍。工厂建设热火朝天,进入冬季后,爆破采矿和高炉施工同时进行,紧张的生产过程,不时有擦伤、摔伤或刮破皮肤的轻微工伤发生。老冯闻讯赶来,对伤者微笑宽心:“来,我给你包扎一下。只要伤口不发炎就没事的。”熟练的清洗、消毒,缝合、上药、包扎,像专业医生一样麻利。工友们一个个为冯涛竖起了大拇指,不住地夸奖:“冯医生真好!”全厂170多名矿工,头疼脑热肚子不舒服之类的小毛病,冯涛知道了不请自到,认真诊治,热情服务。对冯涛的所作所为,厂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么大的厂矿,这么多的工人,又大多在野外作业,没有个专门的医疗室还真的不行。于是,铁厂的医疗室便应运而生,冯涛便成为医疗室的“专职医生”。
冯涛在铁厂工作了七年,也是他边治疗边学习的七年。在这里,繁忙的岗位、神圣职责和他的天使梦想、信念目标,完全一致,高度重合。他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勤奋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学习,没有虚度一寸时光。他说,要做一个好医生,不学习,不精进,那是绝对不行的。
如今的他,已是75岁的老人了,还在不停地读书。我问他,这几年又在读些什么书,他说,近两年学英语。我有些惊奇,笑说,咱们眼看土埋脖子根了,还学什么英语?他说,想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口语,应急时能听懂别人的话,就可以用英语做简单交流了。
1977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这对一心向往医学高等学府深造的冯涛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更是天赐的难得机遇。他异常兴奋,在征得单位和家人意见后,报名参加高考。

虽报了名,摆在在他面前的却是两个大难题。一是怕考不上。离开学校近10年了,高中学习的知识早已荒废。又在工作岗位,距高考只一个多月时间,全面复习,无从下手,即使再努力,恐怕也非常渺茫。二是即便考上了,又怕走不了。那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拖累很大。父亲64岁了,患有重度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全都畸形,疼痛难忍,不能干活,母亲56岁身体不好。妻子因长期劳累过度,营养不良,患上严重哮喘病,伴随支气管炎,发作时整夜跪扶炕头,不能睡觉。还有8岁、6岁、3岁的三个儿子,要上学、要吃饭,又怎能弃之不顾呢!
面对如此境况,他虽再三征求过妻子的意见,但仍心有顾虑,想打退堂鼓。知心莫如贤妻。患难与共的妻子深知他的梦想,了解他的抱负,更相信他的能力,鼓励支持丈夫上考场。他的爱妻小名叫当当,果然响当当,有担当。她坚定支持冯涛备考。她说:“我完小毕业回村当农民,心中期盼能有个初中毕业的丈夫,就算心满意足了。结果上天赐给我高中毕业的冯涛,我打心眼里高兴。如今他又有机会考大学了,我怎能不高兴,不支持呢!再难不怕难,家有万难我承担。”她尽心尽力侍奉公婆,抚养孩子,竭尽全力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安慰丈夫说:“家里的事有我呢,你尽管放心好好复习备考,不要辜负了一家人的期望!”这朴实的话语,是夫妻间心心相印的忠贞表白,也是鼓舞丈夫朝梦想奋进的力量号角。

(冯涛和妻子外出旅游合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分数揭晓,他达线入围,取得初录资格。此时他果断填报了多家医学院校志愿,最后被山西医学院正式录取。消息传来,冯涛的全家人高兴的笑了,妻子流下喜悦的泪水,冯涛工作的铁厂职工们也欢呼起来。冯涛的同班中,他是那年高考唯一的幸运者。
离家的前一夜,妻子对冯涛叮咛:“我的病恐怕难熬过这五年。不管家里出多大的事,你必须把大学念完,这是你的梦想,也是全家老小的愿望。”冯涛哽咽着、紧紧握着妻子的手,坚定地说:“你在家不要太劳累,一定要等我学成毕业,报效家乡父老乡亲,你的病一定会好的。”
2022年8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