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人生
——写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
淼之龙
不知是出生在文豪“三苏”故地,还是当年入伍途中部队首长的一句话点拨,润育了51年的文学梦想被激发了出来,2016年我年过半百爱上了诗歌写作。在网络学习中,认识了以万龙生《东方诗风》论坛、余小曲《格律体新诗》论坛为代表的两个新诗团队,对格律体新诗有了深入的了解,以致迷恋至今,乐此不疲的参与创研活动。
开始创作5年来,相继参加了2017年9月西华大学“新诗百年 中国格律体新诗研讨会”、2019年4月“格律体新诗成都古镇采风行”以及“东方诗风第15届年会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襄阳笔会”,让我与成都、重庆、上海的格律体新诗诗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交流,掌握了格律体新诗的一些创作规范。
在采风活动中,万龙生、王端诚、黄中模、石家远、龙光复、刘咏梅、陈建军、丛守武、严希、尹才干等老师成了我学习的榜样。上海的丛中笑老师八十多高龄还带领一拨耄耋老翁老妪组成行吟诗社,坚持创作,同他们一道在孟浩然故居至鹿门寺的采风路上,他们背付行囊,精神抖擞,徒步爬山数公里,比我这个五十岁的老小伙还能走。他们象是撒布在野山丛中的格律体新诗布谷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十分的敬佩,感动不已。
万龙生、王端诚、石家远、黄中模等老师还给亲自讲课,介绍了很多创作体会和斧正我的诗稿,使我创作进步很大,让我感受到了格律体新诗的磅礴力量。
诗歌是没有地域界线的,正如我们湖南诗友沙场点兵说:“手艺要得高,跟到高手操”。我是特别庆幸有诗缘,出门就碰到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婀娜多姿的缪斯。
我在襄阳东方诗风第15届年会发言中真切的说:“我不会写诗,但我可以宣传”。因此,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成立三年来,我坚持边创作边宣传,通过自媒体头条先后发布格律体新诗创作理论和诗友诗作一千五百余篇,网络浏览量达三千多万人次,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格律体新诗的传播。
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我认为诗歌是讲究韵律的,虽然要与时俱进,但也不能放任自流。百度上也说: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同时,中华诗词协会于2005年颁布了《中华新韵》用韵规范,指导新时代诗人们诗词创作。
诗歌就是带着镣铐起舞。做诗就是做人生。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同理,诗歌更没有无限制的自由式。
格律体新诗就是在传承严格的律诗绝句的基础上,既保持了诗歌的韵律又拓展了诗的新境界的一种新诗体。它的镣铐在于熟练掌握一定的音韵和结构方式,就会具有无限可操作性,也非常易于创作。
诗歌是用来诵读的。所以,只有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音韵感强烈的行文布局,才能唤起大众的共鸣,荡涤人们的心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我们塑造的是文学艺术上的皇冠,皇冠可不能给做歪了!衷心祝愿格律体新诗成为新时代大众化的喜爱诗体!
(作者:刘现斌,艺名淼之龙,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