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一级作家、原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主席张俊彪先生将上万件文化艺术类藏品无偿捐赠,诞生了“张俊彪文学艺术馆”,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众多珍宝。杨若文先生就此撰写了连续性文章五篇,现挑选其中两篇,分上下两次奉献给各位。 ——何媒矩阵、何媒工作室

杨若文:各类珍宝,“宝”在哪里?
——“张俊彪文学艺术馆”透视(1)
坐落在陕西旬邑“张俊彪文学艺术馆”,向世人亮出了陕西生、陕西长的国家一级作家、原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主席张俊彪先生的很多很多,连同他家人的“很多很多”也一起向众人展示。
有人说:“张俊彪文学艺术馆里的全是宝!”此话不虚。说实在的,吾人得知捐赠物具体情况时,心头曾有一震的。捐赠的6000册书籍中,名家签名的竟达2000册之多,数量委实不少。“书”经名家签名后不再叫书,而是文物,这就“宝”上了。张俊彪的作品引人瞩目:册数多,著作29部,各类文章395篇,合计不下于1000万言;种类广,覆盖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儿童文学、电影与电视文学剧本,这是量上的表达。影响大,其作品曾被介绍到美、英、法、俄、日等十多个文化发达国家。《鏖兵西北》很厉害,重印十多次、总印数高达二十多万册,还扛回好多个国家级大奖牌;被好评,由《尘世间》《日环食》《生与死》所组成的长篇小说《幻化》“三部曲”甫一面世,引发了国内、境外热议,导致了30万余字的《长篇小说<幻化>评论集》应运而生,造就了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多年不遇”。与此相应的是,热议张俊彪作品的评论集也接连不断:有韩梅村著的《张俊彪论》、何西来等著的《张俊彪研究文集》,2022年盛夏,又有张婉莹主编的《张俊彪作品评论集》面世,共计有9部评论集为张俊彪的著作发声,这是质上的体现。张俊彪的作品,在“张俊彪文学艺术馆”里唱了主角。

(下图左5 为张俊彪,左6 为杨若文)
诸多收藏品不少本来就是艺术精品。令人羡慕的是540幅书画,有众多出自全国名家之手,这且不说。身为西北人的陈伯希、王子武、王同仁、刘文西、王西京、李宝峰、黎凡、马负书、杨丁东、陈绍全、尹建鼎等人,哪一位不大名鼎鼎?出自他们之手的书画,哪一幅不精美夺艳?依市场行情做个参照性估计,价格不会低的。吾人喜看画展,亲眼见到刘文西、王西京的一幅标价几十万就有人要。书信多达1766封也不常见,汪锋、杨植霖、吴坚、贺晋年、王汶石、王子武、李若冰、莫伸、胡釆、徐刚、李建彤、阎纲、雷达、周明、蓝坪、李星、杨争光、贺抒玉等,其中省级领导、各界要人、文学大腕、书画名家的书信,有四五十封之多。书信中所存留的“此处唯有”的宝贵信息,谁知有多少?其他还有文史资料76件、照片493张、证书120件,日记 11本以及归不上类的藏品207件,这些均因“独一份”而值了钱。此外,还有众多邮票的捐赠 ,将在下文中细述。如此众多的文学艺术类宝品,定义了“张俊彪文学艺术馆”的性质与撑起了它之骨架。
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和家人都捐些什么,还应盯着他们是怎么捐的。笔者2022年9月5日发于“张俊彪文学艺术馆公众号”的《大笔勾勒 有肉有骨——<张俊彪作品评论集>拜读》已有详述,现引用如下:
“据《张俊彪作品评论集》267页提供,张俊彪与家人前后捐赠6次,吾人印象是‘只要有,就捐赠’,达到了该书209页所说的‘毫无保留’。捐赠,无疑是经济上的巨大舍弃……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各位不一定留意的邮票,在爱好者眼中贵比黄金,在邮票市场也如黄金般之昂贵:1980年的单枚‘猴票’已经上万,‘从小爱科学’‘中美展览会’‘长城1对’等小型张,每枚价格现时大体在5000到9000元之间徘徊,更惊人的是极其罕见的‘蓝军邮’四方连,2012年一次拍卖会成交价为340万。收藏高手张婉莹、侯晓菲所捐赠的2534枚邮票,精品应该不会少的,折价无疑是个很大数字……仅上述三项(指2000册签名图书、540幅字画、2534枚邮票)的经济价值就无法估量,笔者有理由认定,‘本评论集’(指《张俊彪作品评论集》)267页对张家捐赠‘在两亿元以上’的‘初步估计’,只少不多,有点保守。在此不谈一掷千金的大款,仅就工薪阶层,泱泱大国,14亿之众,如此慷慨大捐者能有几人、几家?捐赠,也是感情上的忍痛割爱。本文对此之所以大声高音说给众人听,缘于收藏品是收藏者的‘心中至爱’,一如养花、养狗、养猫,萌生了须臾离开就睡不着、咽不下的感情,酷爱者有着‘一日三欣赏’的癖好,情痴者甚至视若生命。将其‘心中至爱’拿出,无异于胸口挖肉。不是不舍得,而是不忍心,‘感情’之关很难跨越。‘心中至爱’捐赠过程中内心所经受的煎熬,界外人是无法体验的。”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张俊彪与其家人的人格魅力。笔者认定,这样的人格魅力,比宝物还要“宝”的。亲爱的朋友 ,您觉得我这话过分不?
作者简介:
杨若文,退休前为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出版著作十多部,其中两部被部分大学选为教材。发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杂志《今传媒》《西部学刊》等的学术论文150余篇,内容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多个学科,其中在古代汉语、报刊现状与报刊批评、古典小说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十多年前提出并论证的新闻情感信息传播,如今已成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热闹话题。还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与《宫灯》,发表过少量散文与短篇小说,现为文学期刊《华文月刊》“华文观察”专栏作者。

来源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时代中国》杂志
发布丨何媒矩阵
责编丨何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