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放歌共和国科学之旅
第三章
戈壁滩蘑菇烟云
作者:郭曰方
朗诵:昭臣 小明 佳铭 白玉
配乐:小明
责编:茶香
主编:怡霖
策划:婧媗
监制:昭臣
昭臣: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是怎样气壮山河的瞬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点
罗布泊上空山呼海啸般
升起巨大的蘑菇烟云
耀眼的的裂变之光
令骄阳黯然失色
骤然迸发的巨响
震撼着整个青藏高原
我们的战士 工人
冲出掩体
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
跃上沙丘
很多科学家掏出手帕
不停地 擦拭着眼泪
欢呼声 跳跃声 锣鼓声
汇成滚滚春雷
乘着无线电波 传遍了
长江南北黄河两岸
小明:
森林为之鼓掌
高山为之敬礼
大海为之喝彩
花朵为之吐艳
云霞般舒卷的猎猎红旗
呼啦啦 映红了
咱中国人的笑脸
佳铭: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健步走进人民大会堂
向《东方红》史诗排练的
演员们 通报喜讯
他摇动着有力的臂膀
声音哽咽地叮嘱演员
同志们 欢呼吧 跳跃吧
但是小心 请不要跳塌了地板
白玉:
是的 那是震撼世界的巨响
那是开天辟地的巨响
那是民族精神的升华
那是国家实力的宣言
为了这一刻 有谁能够知道
我们的科学家 将生命的热血
是怎样抛洒在戈壁荒漠
为了这一刻 他们餐风饮露
又经历了多少次生死考验
他们 舍小家而顾大家
几十年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 心甘情愿地
扑向核试验攻关的前沿阵地
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涌现了多少无私奉献的典范
昭臣:
那是1958年8月
一个盛夏的夜晚
34岁的邓稼先 刚刚下班
他推开家门
亲了亲4岁的女儿
2岁的儿子
便独自坐在沙发上
无心吃饭
妻子悄声问道
白玉:
“稼先,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昭臣:
“我要调动工作了。”
白玉:
“啊?调到哪里呢?”
昭臣:
“我也不知道,反正很远。”
白玉:
“干什么工作呀?”
昭臣:
“我不能说。”
白玉:
“哦,那么,到了新地方,给家里来封信,行吧?”
昭臣:
“这,恐怕不行,很难。”
妻子沉默很久
不好再问 有点茫然不安
邓稼先 抬头看了看妻子
动情地说:“今后,我
我就顾不上这个家了。
我的生命
就交给新的工作了。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小明:
从此 邓稼先便销声隐迹
一走就是28年
28年 整整28年啊
与风沙搏斗
与冰雪作伴
他把青春的热血
泼洒在浩瀚的罗布泊
他把生命的种子
播进辽阔的青藏高原
以坚挺的脊梁毅然扛起
原子弹试验现场总指挥的
千钧重担
佳铭:
多少个日日夜夜
多少个通宵达旦
他率领一群年轻的伙伴
冲向原子反应理论的攻坚
每天靠着陈旧的手摇计算机
甚至 拨弄着古老的算盘
将几十吨运算图纸
竟堆成了一座小山
白玉:
没有高性能计算机
没有氟油 没有真空阀门
没有高能炸药 甚至没有
香喷喷的白馒头 大米饭
每天只有窝窝头 咸菜
苦菜根 搅拌着风沙
与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一起下咽
但是 就是这一盘盘咸菜
一个个窝窝头
合:
却托起了 祖国人民的重托
托起了中国核试验的地覆天翻
昭臣:
在国家那三年特殊困难时期
我们的科学家 就是这样
用满腔热血 用卧薪尝胆
浇灌出中国热核聚变之花
浇灌出 咱中国人的骄傲
咱泱泱中华的光荣与尊严
合:
它告诉世界 我们中国人
不仅 曾经托起五千年的文明
托起过长城 故宫
今天 我们同样能够托起
火箭 卫星 和通向宇宙
每个角落的载人飞船
📝【作者简介】

郭曰方: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荣获全球华语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书画集、纪实文学、科普等各类著作百余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朗诵者简介】
孟昭臣:欧震艺术团指导老师。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标准示范专家组成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口才演讲协会副秘书长、省诗文朗诵大赛评委。

马小明:欧震艺术团金牌主播,荣获黑龙江省朗诵大赛一等奖。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诠释文字的魅力,在浮躁的生活中追寻一份宁静。

佳铭:本名朱才志,黑龙江省演讲口才协会会员,大庆职工朗诵艺术团成员,大庆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第十七届演讲口才大赛金奖获得者。

白玉:黑龙江省演讲口才协会会员,大庆市职工朗诵艺术团成员,大庆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第十七届演讲口才大赛金奖获得者。
🖨出品
歐震藝術館專刊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郭曰方
🎤誦者 / 昭臣 小明 佳铭 白玉
🎹配樂/小明
🖼圖源 / 綱絡
✍責編/茶香
🖥主編/怡霖
📝策劃/婧暄
🎧監製/昭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