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存保】
老冯的筑梦人生
一、 医者父母心
(下)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2-10-08 发表于山西)

送走老太太,老冯一回来我便对他说:“你这样给人看病,一天能看几个病人啊,医院返聘你可是要亏本喽!”老冯摇摇头,叹了口气说:“老百姓太不容易了!”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就问他:“前几天看见抖音里,开啥会给你发了一块大匾,怎么回事?”老冯说:“咳,那块匾呀,是在老年大学讲课时,听课的老干部们给闹的。‘百姓医生’这名字我喜欢,咱就是为家乡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的医生。”联想到刚刚过去的那一幕,想着老冯几十年如一日,把病人当亲人,视百姓如父母,无愧“百姓医生”这个光荣称号!我说:“你那么多的证书,摞起来比你人都高,全加起来也比不上“百姓医生”这块匾!”
这便又使我想起那个“我是张沟的”动人故事。多年以前,老冯给张村镇张沟村的一个老太太看病,几次上门诊疗,他们渐渐熟悉了,老人记下了老冯的电话。从此以后,尤其到了晚年,行走不了,乘车又不方便,一有个头疼脑热,就直接给老冯打电话,老冯听她说病情,做判断,告诉她吃哪几样药,她就到邻近药店买些,按老冯交代的要求服用,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便解决了。每次一打电话,张嘴便说:“冯医生,我是张沟的”。这“张沟的”也成了冯涛远在乡村患者的代用名了。
有一次,老冯接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从苍老的声音里能听出是个老人,只听对方咳嗽着断断续续自我介绍说:“冯院长,你知道‘张沟’吧,我是‘张沟的’介绍的,她说你是个好人,好医生,让我给你打电话。”老冯说:“知道啦,您老有什么事就说吧。”电话那头明显带着歉意,吞吞吐吐的说:“我走不成路,去不了医院找你,你能到我家给我看看病吗,我只能求您啦!”老冯一听,知道他的为难情绪,马上嘿嘿笑起来,告诉他:“没问题,我就是给人看病的。”很爽快应承了老人的恳求。
第二天他开着车,在村里东拐西拐找了好半天,才摸到那个老汉家。一番寒暄和诊断,为老人开了药,并交代了注意事项。走的时候,家人硬要给老冯500元钱,说是看病费用。看着那一沓大大小小面额凑成的钱,老冯说啥也不收。他说:“只要能把您老的病治好就行,我跑一趟不算啥,权当出来散散心,村里的空气真新鲜。”老冯说着就要走,老汉家人撵出来,拽着手不放,硬往他口袋里塞钱,推来推去,钞票洒落一地。老冯没法脱身,只好拿了张面额最小的,算是汽油费。这才挣脱了那个壮年男人的手,走出他家的门。
找老冯看病的,不管是工人干部还是农民,不管是孩童青年还是耄耋老人,他都一视同仁,一样热情,一样笑脸相迎。特别是对来自农村的老人更是当作亲人。不管病人手多粗糙,脸多黑,衣服怎样破旧,身上的气味有多重,他从来不嫌弃。有个村里来的老汉腿疼,可能是脉管炎。那腿上和脚上积了厚厚的污渍,加上又穿的胶鞋,老冯让他脱了鞋检查,立马满屋子臭味,直熏得人透不过气来。老冯全然不顾,一只手托起那人脚后跟,一只手从下捏到上,从上按到下,认真仔细检查。几位候诊的人出了门议论说:“这医生才是咱老百姓的医生,难得!”
老冯看病,都说他话多,句句暖人心。一见病人满脸笑容,没等对方开口,他先说:“您好。来啦,赶紧坐下。您哪儿不得劲呀?哎,慢慢说,不要着急!”交流过程中,对老年人总说“您老人家”,年轻人女的就是“女啊”,男的就叫“小伙子啊”的称呼。病人一听就觉得亲,一下就拉近了双方的感情 ,建立了信任,说话也随便了,像拉家常似的。好多病人和老冯一次交流,内心的疙瘩解了,焦虑散了,愁眉苦脸来,一脸欢喜走。
找老冯看病还闹过一个笑话。冯涛有个小名叫“辰娃”。一天老冯在办公室正忙,突然进来一个中年妇女,弱弱的问:“你是冯院长吧?”老冯说:“我是,你有啥事?”那女人说,我公公病了好长时间,他说就想找“辰娃”给他看看病。”老冯问:“你是哪个村的?你公公叫什么?”女人一一回答,老冯便知道想找他看病的耄耋老人是谁了,就爽快答应说:“能行,等他下班了我带他一起去。”看来这女人还真不知道“辰娃”是谁!
下了班,老冯挎上药箱,骑着自行车朝小沟村而去,风尘仆仆,一路颠簸,一个多钟头,老冯灰头土脸终于找到了那人的家。这个叫姚保的老人一见冯涛进了家门,硬撑着身子坐起来,老泪纵横,溢在满是皱纹的脸上,颤抖着嘴唇,激动的说:“咱非亲非故的,我这将死的人了,还麻烦你跑这么远到家里来看病,我知足了!”这时,老人的儿媳妇从地里回来,一见老冯便不好意思起来:“哎呀,原来就是你呀!真是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老冯嘿嘿一笑:“没事的,上村下院的,这以后就知道了,有事直接找我。”
2022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