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五年的风雨人生,你身上,始终穿着永不褪色的绿色军装,心中,永远戴着红得耀眼的帽徽领章。活着,维系着这方英雄的尊严,死去,陪伴战友守望着家乡。——题记
弹弓峰
靖康元年(1126年),金朝宗室名将完颜宗翰(原名粘没喝,汉语讹误为粘罕)经常率部从孟津渡过黄河,烧杀抢掠,滋扰当地百姓。十月十五日,他们来到北宋皇陵的永昭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坟墓,宋仁宗在位时间长达42年,国力强盛,金兵认为坟墓里应该有好东西。他们击退守陵的官兵,开始挖掘皇帝以及皇后和嫔妃的坟墓。一时间,永昭陵狼烟四起,烈焰滚滚,尘土飞扬,惨不忍睹,一片狼藉。
正当此时,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原小将骑着一匹枣红马冲入永昭陵。只见他一杆长枪,左挑右刺,前攮后捅,枪出如龙,无人能敌,凡是被他的枪“粘”上,无不倒地毙命,连哭爹叫娘的工夫都不给留。他不惧凶险,直奔大旗下的左副元帅粘罕而去。金兵慌了神,纷纷竖起盾牌,在粘罕身边围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这名小将冷笑一声,振臂甩出长枪,枪到处,金兵的旗帜戳个稀巴烂。随后,他从腰间抽出一把铁柄弹弓,左手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两个石子,张弓射出,两颗石子平行飞出,击中粘罕身边一个护卫的左右眼。随着护卫的一声惨叫,两只眼睛成了两个血窟窿……如此,他每打一弹弓,射倒一个金兵,粘罕身边的护卫一个个倒在地上,鬼哭狼嚎。眼看着就该轮到粘罕,小将突然拨马回转,一溜烟跑出金兵阵营。
粘罕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令旗一挥,指挥金兵在后边追赶,扬言要活捉这个小将。
小将骑着马在前边“哒哒”地跑,金兵骑着马在后边“哒哒哒”地追。粘罕发话,活捉中原小将者有奖。就这样,金兵一直追到九龙山。进入九龙山山口,小将消失了。单见两边树木遮天蔽日,不见天日。金兵举起弓箭乱射,几乎同时,两边的巨石、滚木纷纷落下,一时间,金兵躲闪不及,有被砸中头的,有被砸中腰的,有当场毙命的……场面惨不忍睹。更让金兵痛苦的是,飞向他们的还有一包包石灰粉,遇到他们射出的弓箭,包烂粉飞,像是雪花飞舞,石灰粉钻进金兵眼里、鼻孔中,难受至极。在后边督战的粘罕见状,急忙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他们的火把刚随着弓箭射如山林,一阵雷声掠过,先是豆大的雨滴,紧接着便是倾盆暴雨。那些石灰包还在向金兵阵营洒落,石灰遇水起反应,金兵感到身上火辣辣地疼……粘罕见状,顾不上死伤的喽啰,如丧家犬似的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东,直奔北宋都城汴梁而去。
守陵的兵卒因此躲过一次金兵的劫掠,周遭的老百姓躲过了一次金兵的掠杀。
人们不知这个中原小将的名姓,却都叫他弹弓英雄。后来,弹弓英雄参加了抗金义军,再没回来。后人为纪念他,便把那道峰称为弹弓峰。弹弓峰下有个石龛,里边塑着神像,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弹弓,几百来,香火不绝。
杨伊洛知道,中原地处要塞,古往今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因而,中原大地战事多,千百年来,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英雄,每一处水都流淌着英雄的鲜血,每一座山都蕴藏着英雄的魂魄。百姓深受战乱其苦,他们渴望、尊崇那些卫护中华一统、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只要他们知道英雄魂灵所在,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祭奠,且代代相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想到这里,杨伊洛下意识把目光投向九龙山的入口处,那里有一个“双英碑”。收回目光,杨伊洛发现曹鹤岭也在盯着“双英碑”,眼里边一样泪光闪烁。

来源:巩义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