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一一磨面

我从小对面食情有独钟,小时候妈妈在锅台蒸的馒头,在大铁锅里烙的锅盔馍,当时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而现在吃惯了街头速食、餐桌美肴的都市人,是不是特别怀念儿时那劲道道甜津津的馒头香味儿。那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

在我朦胧的记忆里,村口有一个石磨,说到石磨,自然会勾很多人对往昔的回忆……,过去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通常是用人或牲畜推磨来碾米面。石磨磨盘慢悠悠的转,不产生高温,保留了全麦的营养与美味。石磨面粉做成的馒头,那营养与口感绝非是普通面粉所能比的。石磨也是我经常跟村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场地一。

那些年,我们这些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挽起衣服袖子,在给手心唾口唾沫,然后手心对手心拍打几下,排成一排排,嘻嘻打闹着推磨,但没过几圈就累的逃之夭夭。大人们似乎从不知疲倦地徘徊在石磨旁,一会用筛子,一会用簸箕,一会拿笤帚,一会装口袋,等到夕阳西下,我像跟屁虫一样在大人们推的独轮车后面“打道回府”。如今想起的确是一道风景了。

后来村里有了加工厂,村民用上了电磨子,在动力电的推动下,一套组合的机器下只要把麦子倒进去,出来就是雪白雪白的面粉,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庞然大物的机器能瞬时出来面粉,自然勾起来了我的好奇心,蹲在那里看每道磨面的工序,正看得津津有味时,被我哥哥给打断了,他说这轰隆隆的声音就像是有节奏的音乐声,让我跟他一起蹦蹦跳跳, 我也被这声音所吸引,,说蹦就蹦开了,然后掏出自己的手帕,给手帕四个角绑上了四根线,再把四根线合起来坠了一个螺丝,忘乎所以开启了自嗨模式……唱起来了当时很流行的歌曲《血凝》主题歌,没想到自己太得意忘形呢,一下子把自己的大脑壳碰到了机器上,顿时血流不止,吓坏了哥哥,赶紧一边帮我用手捂住伤口止血,一边安慰我,

我当时更懵了,除了哭泣就是害怕,……就这样战战兢兢回到了家,母亲看到后责骂了哥哥,并立马带我去村里的卫生室上了药,不知过了多久,我额头上还是有个深深的坑,里面时不时发出难闻的气味,有点发脓包, 母亲看到后把溃烂的脓给我挤了出来,就这样在母亲细心照料下。总算好了起来,如今额头上的大疤还在呢……
从此以后再都不敢去磨面坊玩了。父亲给我讲过一个很有道理的事情:你坐在“轰轰隆隆”的磨面机旁睡着了,如果突然停了电,你立刻就会醒来。那是因为睡觉在环境中有一种记忆,既是安静的环境来了,但记忆的纠正会让你清醒。有时候我想,那些饱经苦难的老人,当你突然给他们一种舒适,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那种舒适是那样的不习惯。难怪好多老人不想跟子女在城市过那种所谓舒适的日子,而愿意留恋一生习惯的劳作。也许“睡着了就不要随便打扰他”也算一种善意吧。

好多年没有磨面了,今天又跟闺蜜体验了一次磨面。这个磨面师傅说,如今磨的面都很白,一般一百斤粮食都留二十五左右斤麸皮,磨完面将麸皮留下当场可以换几个现钱,于是就出现了磨面不掏钱还收钱的情况。其实麸皮里的营养非常丰富,但人们一般不吃那东西,那只能做动物饲料了。难怪农家饲养的鸡和猪的肉品质都是不错的。我不知将麸皮做成汤粥是什么味道,也许有“燕麦片”的功效吧,想来想去还是留下一些作个尝试:将麸皮熬成汤,加些蜂蜜或葱花之类或许也是一种创新吧。


《作者简介》
张群英,陕西西安人,韩城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喜欢握起手中的笔,书写一段心情,感悟社会酸辣苦甜,人生百味,赞扬真善美德,歌颂党的好政策,抨击不正之风,弘扬正气。我还喜欢看书,听音乐,画简笔画,写毛笔字,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