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苞谷熟
作者:何雪峰
秋分,秋分,昼夜各半,秋色平分。秋分苞谷咧嘴笑,家家户户磨镰刀。
在抚龙湖畔川道山梁上种植的所有农作物当中,苞谷和小麦的份额举足轻重,差不多各占半壁江山。因此,收苞谷,是抚龙湖畔秋收大戏的绝对主角。
“包干到户”政策开始推行的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往往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全体社员集体出动,每天把收割回来的苞谷棒子堆放在大场上,傍晚时抬出一杆大称,统一按参加劳动的人数分割成相应的若干小堆儿,然后再通过抓阄的办法确定每一小堆儿苞谷的归属。
那种类似于原始社会的劳动模式和分配原则,声势浩大的场面只是虚张声势的表象,清汤寡水的收成才是表象背后的真相和实质。
好在聊胜于无,过不了几天,饭桌上黄澄澄的番馍糕糕、糁子糊汤、番面糢糊、浆水鱼鱼,口袋里作为零食的苞谷炒面和苞谷花,满足了不可能依靠产量底下的小麦而能满足的肠胃需求,帮助人们渡过了艰苦的岁月。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加之化学肥料的普及,以及苞谷良种的推广,漫山遍野的青纱帐里,玉梭如阵、红缨似火。走进秋收时节的农家小院,如同走进一个金灿灿的童话世界,剥去青衣的苞谷铺满庭院,接受着阳光的洗礼。
开放包容的政策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让抚龙湖畔迎来一个又一个五谷丰登的秋天。
丰收之后的苞谷,已经不再是昔日维持温饱的主食,其粮食作物的属性逐渐完成了向经济作物的转变。随着更多的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小麦的种植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唯有苞谷,成为留守在故乡土地上父辈们最后的坚持和倔犟,也成为故乡金秋十月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2022年10月3日


作者简介:何雪峰,洛南县第二中学英语教师。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