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重温家国情怀
《空军功臣李茂恩的难忘故事 》
李茂恩(1934.3.12~1960.11),汉族。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堡子村人。
善书画,会拳术,文武兼备。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前,1951年7月在武山一中光荣参加空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预总三大队服役。
入伍期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有文化的士兵,专门学习无线电收发,品学兼优,受到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野战军通令嘉奖,于1952年12月18日获得“二等功臣”荣誉称号,并准于上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表彰会议。(在1960年代早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立功条例(草案)》(总政编撰)中“二等功授予标准”规定:“使用輕武器或者爆炸器材,击毁敌人坦克一辆以上者;……在学习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技术,履行职责、钻研业务,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秉公执法,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尊干爱兵、团结互助等方面,成绩突出……功绩显著,有重要贡献的,可以记二等功。”
在兰州军区颁发给李茂恩家里的《英雄报功书》写有:“在文化学习中勤学苦练,虚心钻研,创造优异成绩”的字样,说明在战事不已的特殊时期,他是一名军中学霸。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再加上1958年金门战役中多日军情紧急,没有离开工作岗位,顾不上吃饭,战后导致强烈的胃病发作,肠胃功能严重失调,药石无效成为痼疾。后转业地方治疗,病重未能治愈,1960年11月病逝于陇西。
1963年其父李江辉从青海高原返回武山经过陇西,作哭子诗。
李江辉,《天水通史》有传。李瑔是他的本名,字江辉,以字行。1921年入学南开中学,是南开甘肃籍学生第一人。他的学长校友周恩来从事革命离校后,由师生推举,由他经管周恩来创办的文学研究会,主笔出版不定期的文学半月刊(即南开校刊前身),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
1925年秋季,进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习,他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籍贯甘肃省榆中县金家崖的金次山(金栗之)非常要好,他们是好朋友。有一阵子,他常去金栗之的寓所为他补习英语,金也给李江辉介绍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小册子,这是李江辉接触共产主义学说的开始。金次山(金栗之)受到李大钊直接培养,是甘肃籍学生中较早在北京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者,进而成为李大钊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的陇籍党员。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到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10月担任了中共北京市委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928年4月13日,金自山在北京市北小街板桥桥头不幸被敌人逮捕,张作霖的“京师警察厅”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李江辉参与了在京甘肃同乡会对其营救活动。5月13日,金自山被敌人杀害在北京地安门外的草坪上,时年仅28岁。他是甘肃省第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战友的牺牲让李江辉悲愤不已,泪花凝聚成怀念故人的诗行:
勿谓秦西无健儿,
挥毫洒泪三陇知。
文穷少写“相煎”句,
酒薄难酌永诀时。
落花无意飞荒塚,
流水有情竖红旗。
哪管风云多变幻,
只诵松声谡谡诗。
红旗灿烂飏长空,
忧患余生念论文。
赤手亦能擒纸虎,
长缨到底缚苍龙。
绞架狼藉留纸报,
病雁徘徊忆故踪。
景升父子皆豚犬,
助桀当时昧罪功。
“我常常为他补习英语,得读单张印行的《向导》刊物(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我目睹或耳闻;杀的地方,杀的人数;男头、女尸,连次数和人数统统记不清楚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旅京学生金丽之遇害始末立传 创建纪念馆倡议书》李江辉.1987年手稿)家境贫寒的李江辉以文谋生,在北京《晨报》《大公报》大量发表作品。1930年,李江辉先生27岁那一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由他迻译署名李瑔的罗曼·罗兰的戏剧《孟德斯邦夫人》单行本,文本至今无出其右。
1946年4月8日,任甘肃省教育厅视导的李江辉先生与燕京校友焦菊隐于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时,他们在兰州合影留念。
1925年秋毕业后,李江辉一直与当局拒绝合作,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他被同时代的人评价为“才据清秀,禀赋高悟”,在民国时的兰州有“四大才子”之称。1945年为逃避县政府组阁,躲避地方权力之争,由周恩来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举荐,他得以在民国甘肃省教育厅任中学视导,1948年辞职回乡,满怀欣喜地迎接新中国成立。他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李茂京、李茂恩、李茂同都送到了革命阵营。
1949年5月13日,十七岁的李茂京同志在兰大附中高中部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
全国优秀教师李茂同(1936~ )
此后由于形势所迫,断断续续但一直没有离开教育,有生之年的大多数时间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在武山一中校史中有重要篇幅和分量,是名副其实的平民教育家。
1981年,李江辉老师因为县里英语教师奇缺,以78岁的高龄还在为培训英语师资上课。作家、高级讲师汪泓波先生写到:“他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故乡的一颗文化明星。他的情趣、毅力、成绩都是超常的。但为群小所不容,频遭打击诬陷,亦像青松般挺立”。
《哭子诗》
(李江辉)
海上天空留尔名,
凄风渭水哭功臣。
投荒自料先犬马,
遣返谁知问鼯鼪。
松声谡谡商也泪,
芝色青青震川情。
陇西山色浑无恙,
写在后面的话:
神州同迎国庆,华夏共庆盛世。九月三十日,国家烈士公祭日,铭记历史,缅怀烈士,向为了今日献出一切的先烈们,致敬。当公祭的钟声响起,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祭奠的鲜花如潮,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传承英雄精神,可以养成我们后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塑造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品格。
我们应当抚今追昔,去感恩,去缅怀。同时,也不忘纪念我们身边曾经的英烈先贤,深切表达对他们的缅怀与哀思,更加坚定传承英雄精神的信念。让我们携起手来,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只有让先烈英雄们的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融入血脉,我们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永立潮头、奋勇向前。
刘亚丽,女,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曾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首届“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等,出版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