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咏雁(平水/阳韵)
作者‖ 周大策
春秋迁两方,列阵守规章。
飞舞鸣传令,休停设哨岗。
辛勤人字写,克苦互相帮。
团队凝神气,千禽雁独芳。
释文:
大雁属鸟纲鸭科,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凉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再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大雁两季迁徙时,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雁队小的是一些家庭,最少是6只;雁队大的是一些雁群的聚合体,以6只的倍数组成,可达数十只或几百只。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幼小的和体弱的,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或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是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警卫。
在长途飞行中,雁群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这是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这样也有利于防御敌害。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靠前的“头雁”,很有力量、很有经验。它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随其后的雁飞行时就可以依次利用这个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从而节省了体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
它们每一次迁徙,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等等。
作者简介
周大策,1939年出生。念书、务农各5年。1958年转干直至退休。自2020年初,进入井冈山二群后,开始习练近体诗。我的诗观是: 力求书写贴近生活,并让人能读懂、有共鸣、有情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