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维利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赫列勃尼科夫(Вел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лебников, 1885—1922),生于旧俄阿斯特拉罕省一个自然学者家庭,曾先后就读于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大学未毕业便全身心投入创作。1908年发表处女作,1912年与布尔柳克、卡缅斯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共同发表未来派宣言《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从而成为未来主义运动主要发起人和重要诗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步兵团饱尝战争之苦,这对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期间颠沛流离,两次入狱(一次被白军监禁,一次被红军监禁),还进过精神病院,1922年病逝于诺夫哥罗德乡下。
赫列勃尼科夫对大自然有敏锐的感受,对事物有新奇的理解,对语言有特殊嗅觉,他根据自己的理论创作,赋予音响因素以意义联想,这一技巧是俄语诗歌中的首创,为许多大诗人所借鉴。赫列勃尼科夫还热衷于幻想式推理,试图发现历史发展的数字规律并创造一种能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超理性的“星空语言”、“世界语言”,或曰莫名其妙的“超智语言”。
赫列勃尼科夫早期的创作具有实验性质,他大胆革新诗歌语言和形式,被马雅可夫斯基誉为“发现诗歌新大陆的哥伦布”。至今仍被视为“诗人的诗人”。
在那里,太平鸟如芦笛啼唱,
云杉随风轻轻舞动青枝,
一群轻灵的红腹灰雀
飞来飞去,为四季报时。
在那里,云杉窃窃私语,
青春的云雀放声鸣啼,
一群轻灵的红腹灰雀
飞来飞去,为四季报时。
在凌乱婆娑的树影下,
如在旧日时光的阴霾里,
一群轻灵的红腹灰雀
转来转去,啁啾不已。
转来转去,啁啾不已!
你,清新婉转,妩媚动人,
你似琴弦陶醉我的灵魂,
你似波涛闯进我的内心!
青春的云雀啊,歌声悠扬,
一群轻灵的红腹灰雀
为四季报时,无上荣光!
1908
时间芦苇
在湖之岸上,
在那里石头成为时间,
在那里时间成为石头。
在岸之湖上
时间、芦苇
在湖之岸上
神圣地喧嚣。
1908
小铺里传出:“我们赚钱了……”
道路开花,成一簇千金小姐。
她们说气话来肆无忌惮。
她们在黄昏中燃放嗓音之火。
头发上装饰着丝绸的塔楼,
有时则是草编的土丘
(整个开满鲜红的花朵)。
不经意间提到她们冬季去过巴黎。
我落寞地吃着我的樱桃。
我发现:
我在这里纯属多余。
1909
金雕在你头顶盘旋,
有时还会落到雷神肩上,
当你掠过,飞越沼泽,
那些渔村便会惊恐万状。
被大江大河裹挟的神啊,
迎接你的是天鹅的怨吼,
可是为了惩罚否弃你的种族
你预设了对马海战的结局?
你可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奋起,
就像宇宙的某个幽灵,
一旦我们厌倦了被迫害
并在时间中获得一个低岸?
蓝色力量的大会,
在壮士们以长矛相迎时,
是否对你唱过:“我们不会
在另一时间的开端里沉睡”?
相信你的人怀着希望与你同渡,
他们高呼“神啊”,护送你,
当你下船登上低矮的沙岸,
往事便将你像战利品一样分享。
犹如动物为配偶拖来食物,
那还在滴血的热气腾腾的美味,
难道弗拉基米尔没有同样把你
那镀金的长髯送给罗格涅达②?
你知道,帆会改变航线,
我们会变得忠贞不渝,啊雷神,
当黄色力量与白色力量的争执
将我们年轻人重新团结在你周围,
你像亡灵一样被供奉于雪橇,
就像曾几何时你横渡第聂伯河——
你就这样结束了佩第③纷争,
重新体会相互扶持的全部甜蜜。
1913
①又译佩鲁恩,斯拉夫神话中的雷神,系多神教神祗,罗斯988年受洗后,弗拉基米尔大公下令将他的偶像丢进第聂伯河。
②罗格涅达(?—1000),弗拉基米尔大公之妻,智者雅罗斯拉夫的母亲。
③诗人生造的一个词,由佩伦和第聂伯河两个词缩略而成。
河水奔腾,宛如少女的头发,
橡树俯身,仿佛无用的弓弦,
就在这里,在察里津,
在第九十三步兵团,
为一场不为人知的战斗,为一种不为人知的命运,
我阵亡了,一如正在死去的孩子们。
1916
她走起来,她唱起来,
声音嘹亮,威武,哀伤。
一只蓝胸佛法僧飞过头顶,
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
“我是一个舞者,我很轻盈,
我有一双蝴蝶的翅膀。
对于我想以怎样的方式
度过我的一生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是:我将带头
为小蝴蝶偶像们效力。
我是快乐人群的领袖,
我是盈盈笑意的雨滴。
这些白色的台阶,
白色贞洁的白色城堡,
只要他愿意,最为暴虐之地的
首领们会变得愚不可及。
那些蝴蝶、田野、水洼和花朵
皆我所爱。
我的微笑令人生畏,
这洁白喜欢翩翩起舞。
夏天我流连于蜻蜓的花园,
冬季则做斯拉夫女人的姐妹,
我用毛皮盖住雪橇,
迎着冷风和严寒飞奔。
嘿!我隐蔽在熊皮车毯后面,
冲正在驶过的一对高喊。”
1912
一、
大腹便便的
铜骆驼啊,
成吉思汗的后裔将你打造。
在干燥的、簌簌作响的白纸沙漠里,
在书桌的沙漠里
你驮着带刺的思想之搭子——
可是铁匠无意中忘记了给你做一副嚼子?——
你是要去往流水如墨水一样哗哗作响的地方,
去往墨水之湖的岸边,
在拔都时代的一棵树下,在垂挂到作家
眼睛上、额头上的树枝锥形垛下,
有如作家发巢的一窝雏鸟,
这位作家赋予古代的加利利
一条条乡村大道的棱和角。
你驮着平等,一如驮着搭子,
你急速奔走,在书桌的深渊上方
将时间停住,——
那里瞥一眼都令人毛骨悚然,
好让墨水哗哗流淌的声响,
那是自来水管——
沙暴的呼吸,
将平等赋予一堆篝火
和那些如万马奔腾的墨水之河
冰冷的父亲眼中的
一团智慧之火,
赋予一个诵读者镜子般明净的烈焰,
他的笔迹在低声吟唱理智,
就像吟唱一把铜号——夏里亚宾的嘴唇,
那令观众如痴如狂的嗓音。
你,干枯的皮肤下面的铜肉
在快乐的妇人们带花纹的标本中,
若有所思地穿行在桌布上,——
一个可怕的影子将你环绕。
在先前的一次轮回中,
你可能是一把刀。
如今,在一颗颗沙心中
你要携带一把思想之刀!
有所发现的人们,
离岸启航的人们,
割断拉什特城⑤中
各种事件的纽带吧!
一只丢失了字母“哈”⑥的鹰
曾经展翅飞翔的
古老的德意志之鹰
正在寻找它,
在乌克兰的“难道”⑦中寻找它,
在黑麦穗⑦中寻找它。
大步迈过
亚细亚的沙漠吧,
被解放的个性的幽灵在那里出没,
叮叮当当地召唤着干枯的理性。
二、
从前,骆驼队用羊皮袋,
运送恒河的圣水,
将它注入野蛮人的伏尔加河
那铅青色的涓涓细流,
而今这头铜骆驼
命定要将伏尔加河的水
运送到恒河⑨。
可不要洒掉了啊,
书桌沙漠的旅行者,
装着墨水的小桶!
1921
④此诗的灵感来源于东方学家和伊朗学家鲁·彼·阿比赫(1901—1940)的一只骆驼形状的墨水瓶。两人1921年4月在波斯相识。赫列勃尼科夫自注:作家的手法能将读者的心灵调到同一振动次数。将振动次数的货物从一个心灵转运到另一个心灵的任务落到了一头伊斯法罕的骆驼身上,当它把沙漠的沙子换成了书桌的平面,把活生生的血肉换成了铜,给自己身体的两侧画上了快乐的小姐们,她们并不害怕手里端着酒盏。于是乎,置身于阿比赫同志家中的一头骆驼,便命中注定要用自己的驼峰驮着作家心灵和读者心灵中的主要精神之声的平等。
⑤伊朗城市。
⑥俄语字母Х的名字,相当于德语H。此处暗指阿比赫。阿比赫有德国血统,德语“鹰”(habicht)去掉首字母即为阿比赫的姓(Абих)。
⑦作者的文字游戏:阿比赫的姓与德语的“鹰”和乌克兰语“难道”(хiба)的倒读谐音。
⑧“黑麦穗”有可能暗指作者本人:赫列勃尼科夫这个姓氏来源于хлеб一词,即面包、粮食、谷物之意
⑨赫列勃尼科夫认为,波斯是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纽带。
郑体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俄语学会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教学、研究与翻译。出版《俄国象征主义研究》《俄罗斯诗歌通史》《俄国现代派诗选》《勃洛克诗选》等著译40余部。获俄罗斯各类奖项10余种。
《南方诗歌》2022年10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