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05)
纳兰性德《临江仙•永平道中》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纳兰性德《临江仙•永平道中》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庐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永平】词中指路、府名。元大德四年(1300)以水患改平滦路置路,治所在今秦皇岛市卢龙。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区。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四年(1371)改名永平府。1913年废。永平背山阻海,为通往辽东咽喉。纳兰护驾巡游关外,此为必经之地。
这首《临江仙》大意是:
清早下起了雨,传来几许凉意,不知道远方有谁惦记着独自远行在外的我?封好书信,待要寄出去,却又收了回来,只因那个人已经很憔悴了,收到我的信也只会增添烦愁吧。
记得每年三月暮春都会生出愁来,如今却在深秋里强撑着病体。北方边塞的苍凉风景会让人更快老去,我烹煮药草,药炉烟气袅袅。竖起枕头倚靠着,倾听那河水流动的声音。
上阕写词人远离家乡,在风飕飕、雨飕飕、天凉好个秋的时节,形单影只、茕(qióng)茕孑立,想给家人写信以倾诉相思之苦,又怕给对方平添几分愁苦,实为自己愁情难遣。这是从对面去写的加一倍的写法,抒情更为深透。
下阕说原来只有春愁,如今更有秋恨而相思成疾。“三月病”,作者所指未详,味其词意,是说自己身体不好,以前往往因伤春而忧思成疾,没想到今年却“病向深秋”。词人常年在外奔波,每次外出远行,夫人都会因为忧愁而变得憔悴,假如她此时得知自己生病的消息,恐怕会更添新愁,愈加憔悴,于是写信遥寄相思却“欲寄又还休”。这表现出纳兰虽然在羁旅途中患病,却对夫人充满了无限关爱与体贴。

这首在客中的卧病之作,意境缠绵而不损萧壮,情绪收敛而语意更加沉凉。读罢全词,眼前呈现这样一幅图画:在深秋季节,寒风侵入薄被,冷雨拍打帐篷,纳兰架起药炉,在徐徐升起的炉烟中听着隐隐的流水声,一种被命运驱遣的无奈已经将他的内心填满,并注定要伴其一生。
康熙年间,罗刹觊觎我东北边境领土,在黑龙江北岸侵占我土地,强行修建了侵略据点雅克萨木城。康熙愤怒果断采取对策,于二十一年(1682)秋派遣副都统郎谈、彭春与纳兰性德等,率领少数骑兵以捕鹿为名,前往黑龙江沿岸侦察情势并联络当地梭龙部各民族,为在军事、外交上挫败罗刹的扩张图谋做好准备。“梭龙”即索伦,是明末清初对分布在西起石勒喀(kā)河及外兴安岭山麓,东至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郎谈等于八月启程,至十二月下旬回京复命。万里远行,纳兰始终跟随参与此事,往来途中写了不少诗词,但由于任务绝密,所作多言离情而不涉使命。
还有一说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以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长白山之名东巡,纳兰以一等侍卫随驾护从。
不管是哪种说法,于途中纳兰填了这首《临江仙》应该是确切的。
这是一首边塞词。用词体咏边塞风情,宋元以来并不多见。纳兰几度扈驾宸游或奉命出使塞上,眼界之开阔是一般文弱书生比不了的,他写了几十首边塞词,这对词史是一大贡献。其中不无豪迈的气度和壮阔的场面,但绝少开怀乐观,而大多是苍凉悲怆的意绪,严迪昌《清词史》说:“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此篇也大抵如此。有感于此,得句如下:
边塞入词实罕见,
纳兰竟有数十篇。
乡愁苦药成佳作,
岂是才华便使然。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