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04)
纳兰性德《浣溪沙•姜女祠》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纳兰词作等身,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与前述那首《长相思》同年(1682),纳兰登临眺望,想起了孟姜女的悲惨传说,又联想到当时那些奴役人民的统治者如今也不复存在,不胜感慨,于是填了这首《浣溪沙•姜女祠》。

《浣溪沙•姜女祠》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diàn)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大意是:
落日残阳的余晖映在海面上,贴着涌动的浪涛,成为一段虚渺的霓虹,冰冷的潮水日夜拍打着姜女祠下的岩石。庙中孟姜女雕像的盘髻上已经结满了细密的蛛丝和尘埃。
登上高耸的澄海楼眺望远处,望夫石至今犹在,且在那里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六王毕、四海一的大业,恍然做了一场大梦,而秦始皇也早已作古,他的英姿已长眠于地下。

这首《浣溪沙》,上阕写姜女庙的凄凉与冷落。纳兰所处的时代距那痴情哭动长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远,汪洋与孤守的祠堂桕(jiù)望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所以庙中的孟姜女,盘髻上的翠翘金钿网上层层细密的蛛丝与尘埃,翠玉光鲜的着色随着女子投海,一同沉没在历史长卷之中。姜女追随丈夫而去,光鲜的历史随时代终结而去。
下阕抒发感怀,情蕴景中。立于澄海楼上眺望苍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不论风雨都停留坚守,等候一个归期。归期无尽,望夫石伫立至今,已然可见文人墨客参观游览时写下的观感题诗,点滴墨迹都是岁月流淌的痕迹,随着这长久坚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见证历史长河,流淌不息。

这首词写尽壮阔之景、博大之感,但其实并非单纯纪游之作,而是借游此庙发往古之幽思,批判残酷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扬。全篇深厚别致、感慨良深、意蕴悠然,是不可多得的咏史佳作。
【姜女祠】 位于山海关望夫石村北的小丘陵上。始建于宋以前,明代万历年间、崇祯年间和民国17年重修。1956年、1973年、1979年、1985年维修。庙宇包括山门、钟楼、前殿、后殿、振衣亭等。殿前廊柱上有对联,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而引出多种读法。前殿内塑孟姜女像,龛上横额写有“万古流芳”,两旁楹联上款:“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下款:“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殿后有“望夫石”,石旁有乾隆题诗(见本文第213篇)。
【《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作《浣纱溪》,又名《小庭花》等。双调42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又宋•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93字,仄韵。

读纳兰《浣溪沙》,记感如下:
千年古迹入词来,
感慨良多境界开。
史鉴何须书里找,
无言姜女怨无衰。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