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03)
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随康熙东巡(或说跟随副都统郎谈前往黑龙江),驻扎于山海关,壮丽的山海风光,引发了他心中雄浑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

《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fú)。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壶。
大意是:
站在海边远望,海市蜃楼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惊呼了。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凭那浅薄无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又好像给月亮洗了澡。我要乘着木筏到海上去看个分明。
乘桴于海上垂钓,可曾钓得大鳌吗?其实那钓竿也只是轻拂珊瑚罢了。要想知道这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有问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迷蒙中,哪里得见海上仙山?
这首《浪淘沙》,赋予大海以浪漫色调,展现了大海的瑰丽和辽阔,囊括了宇宙、古今、人神,写得雄浑壮阔、豪迈奔放。

句解大意:
【蜃阙半模糊】 游目骋怀临远望海,蜃楼飘浮在海面上空,云气迷蒙,无论是楼还是山,似隐若现、虚无缥渺,远看并不真切清晰。
【踏浪惊呼】涛生浪卷、横无际涯,再加上海市蜃楼幻景,构成一帧绝妙的巨幅画作。怎能不令立于海边,任凭舔岸的海浪冲刷、打湿裤角的观海人惊呼赞叹呢!
【任将蠡测笑江湖】 不论是那位想用贝壳(ké)来测量海深的人,还是那位望洋兴叹的河伯,在大海面前,竟显得不仅见识浅薄,可笑得很,而且又是多么渺小卑微啊!
【沐日光华还浴月】 清晨,朝霞散彩,喷薄的红日跃出海面,刚刚洗完海水浴,就带着湿漉漉的水雾缓缓爬上天空,把金灿灿的光辉洒向大海;素月东升,银辉四泻,一贯以昼夜不歇卷浪示人的大海,幻化出别样的静谧图案,海水拓(tà)印下天幕上闪烁的繁星和月亮的倒影,仿佛在给月儿冲个凉水澡。海浪轻轻地摇荡着月亮,月亮好像镶嵌在大海上的一枚珍珠。

【我欲乘桴】 具有秀心慧思的词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要投入大海的怀抱去探寻秘密。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 古代神话中龙伯国那位巨人不是已钓走了六只大鳌,难道我还能一钩下去再钓得六只吗?问句谐趣横生,答句幽默风趣:恐怕只能是钓竿拂着珊瑚吧,倒有自我解嘲的韵味。“六鳌”,喻气概非凡。
【桑田清浅问麻姑】 前一段时间曾到蓬莱,今发现海水又清浅了许多,请问三见大海变桑田的麻姑女神,难道大海又要变成桑田了吗?
【水气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壶】 大海一碧万顷、水汽蒸腾、渺渺茫茫、浪拍苍穹,哪里有海上仙山蓬莱、方壶的踪影呢?“水气浮天天接水”一句,首尾均是“水”字,中间镶嵌“天天”叠用,音韵回环往复、悠长谐美,水天一色、雄阔旷远的壮丽画卷如在眼前。

此词描绘出海市蜃楼的朦胧美景、红日跳海的海上日出图,以及银辉倾泻的月海静谧画,体现出纳兰词豪气干(gān)云的狂放和如歌行般的娴雅。文笔洗炼简淡、言约意丰,真是一字挪易不得。词人巧妙地融入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撷来前贤诗句,不见斧凿之痕,求索弦外之音,领悟大海之美。寥寥54字,俨然是一幅容纳乾坤的巨幅立体画。有荡涤胸襟、净化心灵、催人向上的力量。有感于此,得句如下:
深沉望海浪淘沙,
娴雅其实更旷达。
容纳乾坤成巨画,
纳兰词作展光华。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