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火招来的“甜头”
文/张仁敢
王家庄村西头,住着一单户人家,主人名叫王大憨,庄上人把音喊飘了,都叫他“王大胆”。
王大胆这个名字安在他头上,还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王大胆曾经读过几年书,当时正值“文革”时代,老师不能放手教,他也不是吃字的料,所以,识的字真是可怜人中的可怜人。时常有人拿他开涮,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胸口拍得应天响,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王大憨扁担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照样活得潇洒自在。
王大胆在村子里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但可以算得上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四高六胖,膀大腰圆,谁也不敢招惹他,因为他生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除了皇帝他伟大”的品性,人们为了求安,拉屎离他三砖远,不想接近他。
大江苏的秸秆禁烧工作从2008年就开始了,而且各级政府领导的工作都做得十分细致扎实,每到夏秋两季,相关禁烧工作的宣传单送到各家各户,宣传标语在各个路道通行的醒目处,贴得满眼都是,宣传横幅从村头拉到村尾。村上的小喇叭日早日晚地开播,镇秸秆禁烧宣传车的喇叭响遍所有村庄。宣传单上的红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秸秆禁烧,人人有责。秸秆禁烧,利国利民。确保辖区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并且给农民稻麦两季以40元的补贴费。
为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王家庄村支部陈书记一到两收季节,便走村串户日夜操劳个不停。
王家庄地处偏僻,整个庄子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政府联系的秸秆打包机,答应承揽活儿,可因为交通问题,到了地头就止步不前了,贴他再多的钱也不肯干活,确实是不好干(存在危险隐患)。

去年,麦子大丰收,麦草比哪一年都多,靠人工清除,确实要花很大气力。王大胆动起了歪脑筋,准备放火烧草。深夜,他估计执勤的村干应该入睡了,于是,瞒着家人,偷偷来到承包地。
顷刻,王大胆的承包地,火助风威,风仗火势,那时那地,王家庄的天空,被火光照得通红。
刹那间,两辆“119”和秸秆禁烧执勤人员及时赶到,火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村支部书记陈书记,对王大胆倔驴脾气早有耳闻,于他论理,恐秀才遇到兵,有理难叙清。尤其迫在眉睫的是,明天上午地市委下来督查秸秆禁烧工作,如果被查到这个情况,不仅上面发放的十万元专项奖金泡汤,政府声誉受到影响,所有村干部还要受到相应处分。这个突发事件,令陈支书骑虎难下伤透脑筋。
陈支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拿出了决策。
“王大憨,原谅你首犯,不做深究,你立即用翻土拖拉机将田里的灰迹遮盖起来,千万不能让地市委里的领导看出破绽。辛苦费伍佰元,越快越好。”
紧接着。王大胆熟练地开着欢唱的拖拉机来到了他刚才放火的承包地。
因为陈书记善后工作处理得十分及时。去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专项奖金一文不少地适时发放,他个人也因工作优秀得到了表彰和伍仟元奖金。(后来有人举报,陈被查处,调来了金支书)
这事之后,王大胆不但不知过错不长记性,还自认为技高一筹盛气凌人。
今年麦收季节,王大胆又想偿试去年放火的甜头,欲故技重演,于是,乘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来到田头,哼着“恭喜发财”的小调拿出火机,刚刚打着火,被金书记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控制得不可动弹。
顷刻,王大憨被押上鸣着警笛的小车,消失在浓浓的雾幕中……

【作者简介】
张仁敢,1955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曾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十多家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数十篇(首)散文、小说、寓言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自信:文学创作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记录生活、感动生活和回馈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恩与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