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巡抚刘荫枢

九月初,我随丈夫回家。临行,在当地做了核酸检测,沿途高速要检查防疫电子码。到家后第二天,韩城也全民做核酸,那天,医护人员来我们小区大院做,十分方便。
我下楼,排队,很快轮到我。一名工作人员在一旁给每位做了核酸的人,发一张小贴画,邮票大小,上面印着一个卡通人物,是清廉巡抚——刘荫枢。

刘荫枢(1637—1723),是陕西韩城潭马村人,字相斗,号乔南,清朝大臣。是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历任“兰阳知县,吏、刑部给事中,户部掌印,江西赣南道副都御使,云南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贵州巡抚。”雍正元年(1723年),返回还乡,次年病逝。
说起刘荫枢,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具有善德。一次他回乡,发现老城南关澽水河上无桥,不方便百姓出行,于是,他捐资修建南桥。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动工,至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建成,历时五年。刘荫枢为了防止儿孙中出现不孝子孙,凭此桥从百姓收过桥费,于是,他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座桥卖给韩城县。这个“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韩城家喻户晓,佳话盛传。

为永念刘荫枢的修桥之功,在韩城新城街道命名时,将东西向的一条街,命名为乔南路,以纪念刘荫枢(刘荫枢,号乔南), 永世流芳。
当时,我把这张印有刘荫枢的小贴画贴在我手机壳后,这样,当天出门购物,非常方便,超市工作人员一看这张统一核酸检测的标识贴画,即秒知顾客当天已做核酸,快速通行,避免顾客在入口聚堆扫健康码,减少顾客接受检查的滞留时间,有利疫情防控。

我在家没待几天,与丈夫又很快返回陕北。手机背后的这张贴画,我一直保留。虽然它失去核酸已检的标识功能,但这张卡通小人,是一张极具趣味的画,眼睛夸张,灵动有神,戴帽穿衣,栩栩如生,一副亲民样。我忽然觉得,这个小人,具有护身符作用,超可爱。我继续保留这张贴画,直至它自然磨损。
从微信朋友圈得知,韩城当地每做一轮全民核酸,发放的小贴画内容不同。9月18日,做核酸检测的小贴画是禹门春浪,属于韩原八景之一。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不论你佼佼为官,还是普通为民,都要在世上留个名。就像刘荫枢,他为官清廉,行善积德,修桥造福,方便百姓,他的善行,深受韩城人的敬仰与感念。如今,南桥历经三百余年的风雨,依然牢固如初,发挥着它的功能。
以前,有时利用休假,我到老城闲逛,从南桥步行而过。南桥是一座石拱桥,长180米,宽4.5米。桥面用大块条石铺就,有的石块之间,用蝴蝶钯钉加固。石栏望柱的柱头上,雕刻着花、鼓、葫芦、宝珠、南瓜等。在桥头南北入口两侧,石栏两端安放两个坐姿石人,五官、衣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在日夜守护着南桥。石栏上,有不少细细的风化裂纹。从桥上缓步走过,感触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建桥及雕刻技艺,感受南桥的岁月沧桑,感念刘荫枢绵延泽福的善行,心涌多方感动。

刘荫枢是韩城历史上为官清廉的名人之一,当然,韩城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名人辈出。例如: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王杰,清朝陕西省第一位状元,在朝为官四十余年,一代名臣。盘点当地历史上可敬的优秀人物,不胜枚举,不一一罗列。刘荫枢为官清廉,行善积德,他在这方面,竖起光辉榜样,对后人具有深远的教化作用。

普通人做不了宏伟壮举,但总能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去做一些善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怕事小,只要不断去做。世界会因我们的善念、善行而更加美好。每一滴雨,落在平静湖面,都会漾起涟漪,如花绽放。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刘荫枢修桥的义举,令人感动,他深思远虑,卖桥杜患,教化子孙,激励后人。
感谢那天核酸检测后,工作人员给我分发的这张小贴画,带给我温暖和感动,让我重习刘荫枢的故事。他的感人形象深入韩城每个人心中,他虽死犹生,代代感念,人格魅力,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