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童年爱》
第十一章 看电影前
晚上逮蚧蝼可以饱口福,看电影却可以大饱眼福。
一天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花姑突然告诉我,电影放映队来我们村了,说完她就和那几个女伙伴们跑远了。
看电影,是我们小孩子最为盼望的事儿。爹娘下地还没有回家,奶奶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天很热,我就光着脊梁,只穿着一个小裤头,拿一个夹着黑油的棒子面饼子匆忙出了门。奶奶看妹妹和弟弟,没有注意我。
我想先去找小栓儿一块儿看电影。一进她家的院子,小栓儿的娘便发现了我,小栓儿还没有反应,她娘就一把把小栓儿领开,还大声冲着我说:“男孩子这么大了,还不穿衣服,丢死人了,呵呵!”
我听了这话,感到又羞又恼,心里生气的说,以后我再也不找小栓儿玩了!便回头再往南走,想找石头哥哥陪我去。可是看到他家的大门关得严严的,我推了两推也没有把大门推开。仔细一听,却似乎听到他家院子里有哭泣的声音,一会儿是女人的,一会又有男人的。没人和我一起去看电影,我决心自己去。
村南有个场院,十分开阔,现在是小学校园了,小时候电影经常在那里放映。我赶到这里的时候,正看到一辆马车缓缓来到,两个电影放映员驾驶着,车里放着两个大箱子。这时候人们心里那股兴奋的感觉,真的堪比迎接天神一般。有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子,慌慌忙忙带上小板凳,连娘做的晚饭都来不及吃,就小跑着聚了过来。
有个放映员叫小宋的,他卸下大骡子,把缰绳系在旁边的榆树上,然后卸马车上的箱子。我们小孩们便过来围观。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今儿晚一共演几部啊?上演什么影片啊?好看不好看啊?”
“知不道!”小宋板着脸也不回答,仍旧低着头忙活。有人见问话不回答,就开始动手帮忙,帮着竖杆子,拉荧幕,拽电线。小宋就把眼一瞪,大声说:“放手!有电!危险!”
大伙就赶紧松了手,站在一旁围成一圈看着。太阳才刚刚落山,可是场院里已经聚了很多人,男女老少都有,说说笑笑的,比赶集还热闹。两根铁杆子竖起来了,白色的影幕高高的悬挂在中间,左边铁杆子顶上挂着一个大喇叭,一个电线把它和影幕前二十几步处的放映机相连,放映机旁边悬着一盏电灯。看电影的人们面朝影幕,一排排的坐着。
我们几个小孩儿这么抢早,为的就是占领那个心目中的“黄金地段”——不前不后正合适的地方。看电影太靠前不行,仰着脖子两三个小时,回来后疼好几天;太远了也不行,我们本来就个子不高,保不定有个大个子在你前面晃来晃去,那整晚的心情就别扭透了。
电影还没有上演,我个人就在里面闲逛。我看到一些闲着没事的老头老妈妈,手提着凳子逐渐的聚拢过来,一群孩子们正在追逐打闹。几个大一些的男孩子玩“摸瞎子城”,我觉得挺有意思:他们通过“伸杀伸”的方式,选出一个守城的,让他双手捂着眼睛,面对着一堵墙,不许偷看;然后其他人一哄而散。有的躲进别人家的院子里,有的躲到大树后面,有的躲到茅厕里……总之,躲到让他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这时候,其中有一个人大喊“开始吧”,这个守城的就放下捂着眼睛的手,四处寻找起来。如果谁先被找到,并且别人没有及时冲进城里,那么最先被找到的那个人就变成守城的了;如果守城的没有找到人,还被别人冲进城里,那么他依旧是守城的,还得继续找人,惨多了。
那晚上,我看到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小胖小子,当了六七回守城的,找人找不到,还被别人冲进城,累得都要哭了!哈哈哈哈,这有意思!
“一分钱,不算钱,称不着肉来买不了盐,卖花糖喽……”
这时候卖花糖的、缠糖稀的老刚子摆开了摊儿了。老刚子是村西头的,一个老光棍儿,平时做小买卖为生。我看见一辆旧自行车后架上装了个大铁丝笼子,里面放了各种糖果,还有一大碗糖稀,上面五颜六色的灯泡闪烁着,花里胡哨的,老远一看,就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眼馋得不得了。
我经不住诱惑,跟着几个男孩子凑过去,围着铁丝笼子转了好几圈,眼睛一直盯着里面的各种花糖,嘴里馋的都要流出口水来了。最后我终于狠了狠心,花了花姑给的二分钱,买了四块花糖。然后蹲下身子,嘴里一边含着花糖,一边看几个不太熟悉的男孩子玩摔“嘌(pia)气”(也叫“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