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诗刊】禅意心生
蒋雯赏析诗歌

秋语
文/张义
一片树叶,一阵微风,一场细雨
哦,秋来了
蝉鸣叫醒了月亮
酷暑躲去了窗户的背面
只有如落叶一样衰老的父亲
对我说:
秋天,是一面镜子
[蒋雯赏析]正因酷暑难熬,所以凉爽让人久盼。张义的立秋让我们瞬间进入了清凉,因为那几个"一"叶,雨,风,仿佛一夜之隔就是两季。这更显示了外境对心理暗示的作用。现蝉鸣尚在,一切只是个渐消的过程。此时由秋想至老父,作者把人与自然界变换的过程衔接统一了起耒,这才升华了诗的高度。"秋,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什么,读者可细品。

蝉
文/徐东祥
我的羽翼太单薄,单薄得
只能扛起自己的梦想,载不起
额外的奢望
又太过透明,通透得
一眼望穿,只留下
脱壳的浅浅印迹,沾不住
红尘中一丝心事
我闻着茉莉花的幽香而来
在太阳火炉中淬练,一味唱着
夏的恋歌
越炎热,越响彻,越痴情
我不在乎生命的短暂
不知春的温柔,不懂冬的凛冽
浅尝到秋的寒冷时,我的
夙愿已圆满
我把希望植入树干,夏风号角
再次吹响
定会“破茧成蝶”,接力
我的……
[蒋雯赏析]这首《蝉》正值当下最好的写照,作者通过第一人称把蝉与己心合二为一,把它于夏季中的习性以及心愿淋漓尽致描述了出来,″羽翼单薄,只能扛起自己的梦想,载不起额外的奢望……。"整首诗写了蝉对夏的依恋和在此局限范围内的知足快乐,值得我们学习。而最后一节出夏之后的破茧成蝶,才是脚踏实地之后的蜕变和梦想的提升。诗借蝉写出了作者的愿望心声,最后的省略号用的很成功,让人余味无穷,仿佛蝶变时那一刹那。

听经
文/也牛
《金刚经》讲到: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
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我睡着了
我在我的小千世界里
打呼噜
说梦话
流口水
你们肯定不知道
其中发生了
什么?佛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像一小朵白云
飘在虚空中
[蒋雯赏析]这首诗作者用了"听"和"做"来表明修行中现象和实质的差别对于真正觉悟的重要性。诗句精练,视角独到是也牛禅诗的特点。诗中引用了《金刚经》中的佛说,即非,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来诠释俗,真,中谛的意义,这是理。"我睡着了。"表明并非为了听而听学而学,已去除了法执。第二节用"我"于当下:打呼噜,说梦话,流口水等,这表明了一切任其随缘显现不假造作,让生活现象随其显现来去,这首诗以此示人应该用事相诠释《金钢经》于生活中的运用,方得真实受用,这也是生活禅最好的体现。"我像一朵小白云,飘在虚空中。″可见无拘自在大显,任由翱翔,大千小千出得去也进得来,这是何等心性朗照无碍的显现,此诗已经点拨启悟。

观
文/也牛
我看见了黑暗:
万家灯火
月亮,被寺外的大风吹灭
天空背着黑锅
在八月三十日夜晚的农历中行走
而黑
并非是它与生
俱来的影子
我看见了黑
与暗,不作黑暗想:一炷香火
心中亮堂
[蒋雯赏析]也牛老师的"观"显然在用内观的方法观照世间万物,从外界感官折射到内心,又在心意识里起修的一个过程。诗中借"暗"与"亮"寓娑婆因执念而起的分别对立面无时不存于人们心中,这是累世的习性显现。而作者在:"我看见了黑与暗,不作黑暗想。"就是教我们在当下境界现前时,即刻能观照见相无相,相无定相,不被外界拉着跑,才是心香,点燃了内心之愚暗。此诗借夜色之暗有双关之意,整首诗精短,耐读。

进入八月
文/黄春祥
再没有比蝉翼更薄的命:
刚出酷夏,又入虎口
嘶叫声,一声比一声长
一声比一声凄惨
进入八月,秋天已经喊得见
屋后的蜜枣,兴奋得红了小脸
而蝉,顾影自怜
这一生,活得苦呀:
烈日晒,暴雨淋
好不容易熬到秋天来临
天将凉,生命却进入倒计时
那一声声的怨气
一声声的不平
让这个八月,充满了伤感的气息
只有寺里的那座大钟
仍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响着:当、当、当
[蒋雯赏析]这首诗大篇幅写了蝉的生存现状及它对现状的不满,″嘶叫,凄惨,顾影自怜,怨气,不平。"皆由薄命于酷暑中,好容易熬到秋凉了点,又被其他物种代替。所谓生也苦死也苦,悲喜不断,更由此揭示了种无常现象,"而寺院的大钟,仍不紧不慢响着。"整首诗借蝉与钟的对比来揭示常与无常的对比,平乃常,不平静则无常,以此教育众心应随缘而过,心方平静无忧,环境好坏取决于心态。一个"平"字可解千结,亦是最安处。

大风吹
文/黄春祥
一棵大树
费了好大的劲
才站稳脚跟
挺了过来
低头的瞬间
它看见
一株小草
始终,安然无恙
[蒋雯赏析]大风吹,寓意深长,诗中所指对现实生活都有暗喻,双关作用。平时谁都要往上生长攀岩,甚至不顾后果,诗中"大树"代表欲望之意,树大招风,枪打头鸟,古来如此,太引人注意就非好事。而小草相对大树是入道的,因它安心知足,才会长久安然平稳,但有几人会在顺风时看透呢,人是欲的组成体,倘太由己心膨胀往往会悔之晚矣。

悬空寺
文/张成良
在云里悬着,在心里挂着
慈悲的菩萨
在双手合十的掌心,托着
悬崖处有一座寺庙
凿空肉身
收留苦难和罪孽
像一朵莲
撑起一片晴天
在水中央静思冥想
[蒋雯赏析]这首诗不错,用了借景入境,虚实相应的手法。悬崖处寺庙确实有,作者借实入虚。"在云里悬着,在心里悬着。从有入空,"指"空"意"空"才是诗的意义所在。"慈悲的菩萨…凿空肉身。"这是佛的本意所在,借假修真,借实悟空。"在水中静思冥想。"这朵莲经欲尘却脱烦恼,"收留苦难和罪孽,"只有悲心无处不显,这就是悬空寺的内核价值所在,诗几节简练紧凑,给人启悟。

故园
文/过福堂
酷热连连,正好在古宅深巷躲夏
稀疏的柳条在用心垂钓
一个经典流年
祖辈曾经出发的码头尚在
江月朗朗,残笛幽幽
但通道被时间废弃
斑斑驳驳,重重叠叠
还在紧紧拽住不可考的记忆
门边,窗前,花旁,梯上
故事在内心不停地编排组合
似乎都是为了反锁现代的形象
就像木雕否定铁艺
旧体诗排斥通俗歌
善念执手 恬淡于心
上联和下联,在平仄对立中化解着矛盾
因你,故园随炊烟袅袅,远去又回
是苟且,还是远方的诗
[蒋雯赏析]故园与远方,去还留,这首诗把人心的一种矛盾体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从文化,建筑等所引发的心理在现实与怀念过去,在过去中又憧憬未来。这让我们想到了现代身边的很多建筑,今与古的交织随处可见便应是这种怀念的体现。"门边,窗前,花旁,梯上/故事在内心不停编排组合/似乎都是为了反锁现代形象。″"上联和下联/在平仄对立中化解着矛盾。"便很容易看出,最后一节是这种心理的高度浓缩,人心不仅于此,有选择处就会有矛盾,这种心理时常存在,也再次体现了围城现象。

下班
文/王丽霞
黄昏
江边的芦花斜出几行音符
天空把蓝色的手指伸进流水
一尾尾时光鱼游于其间
我斜出芦花似的身影
与暮色互换着
云的轻盈 电的犀利
一絮芦花
从你唤我的声音里向上飞升
直到体内的月光马
又一次衔住青绿的诗行
一双鞋挨着另一双鞋时
薄薄的橘黄灯光
让暮色又多了几圈
轻似芦花的荡漾
[蒋雯赏析]上下班,对每个人再熟悉不过,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天天一样的枯燥与重复。而王丽霞的下班却写出了不一样的心情,她观察人与景的相似处而对人们进行了另一类新颍的描写,利用人们下班时人影绰约的样子与芦花摇曳的影子相似并互相结合映衬,让一天忙碌的心情顿如芦花般美妙轻盈,亦觉生活工作不再枯燥沉重,因为多了劳顿后回家的喜悦。有了这份喜悦对外面什么看着都美,其中有黄昏的芦花,天空,游鱼。"这就是典型的心可转境。
"一双鞋挨着另一双鞋,薄薄的橘黄灯光,让暮色又多了几圈轻似芦花的荡漾。"外景与心境间虚实互换交融的写法是此诗的亮点处。

初秋
文/花祥晨
如同盛世帝国第一声葬钟鸣
草木是活的
绿色是活的
孩童也是活的
钟声为何还要敲响
在很早的时候
或许就是世界还未存在的时候
那时,人类也是动物
日日只会用天生的和谐
杀戮每一只弱小
而我像一位天神
慢慢看着
在杀戮演化为文明时
用开始,标注为秋天
[蒋雯赏析]花祥晨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他对世界的忧虑,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胸。"初秋"与"钟声″结合得很好,此处之钟声给人种警示作用,各种灾难因杀而起,杀因嗔贪而起。我们平日对外界或小动物的心性就足以会给自身带来诸多不测。诗的第二节与第三节分别把人与动物思想上的区别简述的比较清楚:″那时人类也是动物/日日只会用天生的和谐/杀戮每一只弱小。"而如今:″慢慢看着/在杀戮演化为文明。"故"秋天" 是衰末之意,对如今的人心来说,确实应反观,引起重视。

不能出家
文/甘万军
小区被封了
打电话问小区保安
能回家吗
保安答
能回家不能出家
不能出家
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是少数人的无奈
是福报不够的因果
[蒋雯赏析]《不能出家》,暗喻深。作者似乎在用诙谐,调侃的语气随便说了点当下的生活现象,却是借现象寓人心的本质。"不能出家/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为何是现状?是放不下烦恼的现状,从下面这句:"是少数人的无奈。″可对比而出。出不了烦恼的家,都是善根不足福报不够。

爱在延续
文/容止若思
忙碌中的身影
在荒芜之地苦苦跋涉
无数双企盼的眼睛
仰望公益之花
遍地绽放
大山里的孩子
留守儿童孤独背影
像一根根尖刺
扎痛良心
爱心人士纷纷
伸出慈善温暖的手
爱种进荒寒贫瘠
孕育明天美好
幸福未来
爱在延续
莲花般的圣洁
[蒋雯赏析]容止的这首诗文字朴实无华,像极了她诗的内容。亦如做公益人心之爱的默默无闻和朴素,不忍世间苦,见闻所有失独,贫脊都如刀刺,视他人之苦如己苦,打开了心量的大爱令人感动,作者希望爱永远绵续,如一朵莲开,芬芳长久温情永驻,感天动地。

奔跑的蜗牛
文/杜晓旺(陕西)
跑起来
有两个原因
比试比试
惹祸携款潜逃
蜗牛有房有车有存货
还有声声慢
不用着急的日子
蜗牛之所以奔跑
是为了给跑一个面子
跑太可怜了
[蒋雯赏析]这首诗有很深的讽刺意味。用了反义词诠释当下的一种现象,有房有车有款是领先人物,他们用不着跑。他们所谓的跑只是摆出一种样子,有统帅风范,而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怎么也赶不过他们,″跑"真的太可怜了。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人生路上的艰辛,两极分化既讽刺又现实,不免心酸。

起风了
文/小河
一阵阵清爽的凉风
从远处的云层里
卷过来,卷过来
月,朦胧成一副画
星空一如既往地
淡然又妩媚
暑气消散,凉意顿生
立秋,用风的旋律
来了一段不错的开场舞
花枝摇曳,树影婆娑
音乐在大街小巷流淌
人们争相晒着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遥远的天那边
有战争,饥饿,瘟疫
是什么,在阴暗的角落里
操控着这一切
天际,风起云涌
[蒋雯赏析]起风了,作者借助立秋起风的特点,来寓意现实中诸多磨难。用了太平处和战事国的对比来看出安乐的可贵和灾难的恐怖。一边有音乐,鲜花,另一边是战争饥饿,是当下现实中的情况,一切都在无常发展,令人唏嘘,我们更应珍惜美好,善待所有。

加入我们
《如是诗刊》群外投稿信箱:
939962214@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名誉顾问:非 马(美国) 陈铭华(美国) 厉 雄(西班牙)
顾问:刘国芳 释学辉
总编:黄春祥
副总编:甘万军 也牛
诗评师:蒋雯 正空 同题诗主持:白水
编辑部主任:花祥晨 编辑部副主任:温小抚 汪全辉
编辑:米粒、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