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她看到我们这儿有个七十岁的老太太,每次行法的时候非常痛苦。以前,我们一走就走“七天七夜”,每次走“七天七夜”,这老太太都会非常的痛苦。那么,第一个“七天七夜”,因为那老太太原来堕了胎,她右腰痛,长出一个疙瘩出来,她就往右边偏。第二个“七天七夜”呢!她左边痛,她就往左边偏。整天这样走,整天这样走,斜着身子走。这个时候,她就发了慈悲心,她说,“这老太太这么坚强,我就代她受苦,让她的痛苦都到我身上来吧!”结果呢!这个人就遍寻痛苦不见,她找苦,怎么也找不见。后来,她就从这个发愿当中得到了大利益,她苦痛关就过了,再找不见苦、找不见痛了。大家说好不好?
为什么呢?你愿意承受别人的痛苦,你愿意承受的时候,你的承受力是不是最强啊?你的心力强不强啊?你承受力强了、心力强了,还找得到苦、找得到痛吗?找不见了。找不见了,就把苦和痛度完了没有啊?就度完了。一个发心,苦和痛就度完了。不以苦为苦、不以痛为痛,而且以苦、以痛为乐,还找得见吗?就找不见了。好比讲啊!你现在行过“三天四夜”了,我问你,行三个小时困难吗?
居士:不困难。
师父:你还想找三个小时的困难,找得到找不到了?找不到了。那现在社会上你要让他行三个小时,困难不困难呢?就找得到了。对不对?那让你找一个小时的困难,你找得到吧?
居士:找一个小时的困难?
师父:嗯!行一个小时,行法念佛念一个小时,你觉得难吗?
居士:不难。
师父:太不难了。但对社会上的人来讲呢?
居士:他就可能确实觉得辛苦。

师父:就看你的心地,你的心地、你的心愿。知道吧?道理一样的。所以,你一发代众生受苦的心、发代众生受难的心,表面上是好像你有多慈悲、你有多伟大似的,其实是你的修行。你已经完全超越了苦、超越了痛,超越了一切苦、超越了一切痛、超越了一切难、超越了一切业,你的心量打开了,你的心地就这一点上来讲,和佛的心地有没有不同啊?那就是“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了。大家说好不好?鼓励一下。
所以这个发心发愿其实是你自己的修行,所以越利益别人最后实际上什么呢?越成就自己。所以利益别人和成就自己其实是一合相、是一体的。真正成就那个“无我”,是在利益大众的过程当中完成的。所以说你们做义工,然后你们做护法,成就大众,就是成就真正的般舟,就是成就你自己的大般舟。好不好啊?实际上,这里边有甚大修行,是这样一个修行的关系,懂了吧?所以,不要以为我(仅)发了个善心,不是这样。那么,这是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他讲话的时候呢!你们现在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自己和众生的关系问题,自己和附体的关系问题,自己和冤亲债主的关系问题,自己和业障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啊!会成为很多人修行的障碍。很多人念业障、念冤亲债主、念附体、念恐惧、念担心,不能解脱。是不是?你们有没有这个担心啊?
居士:这就成了挂碍了,有挂碍。
师父:很多人都有挂碍,都有担心。怕不怕冤亲债主来找你呀?怕不怕它来找你呀?都不敢吭声。不敢吭声,表明你还有怕。
居士:不知道的时候确实是怕,刚开始学佛的人都是怕,师父。
师父:普遍来讲,肯定怕,不怕才奇怪。是不是啊?那么,对念佛能够救拔,对般舟念佛能够救拔冤亲债主,能够迅速救拔冤亲债主,能够圆满救拔冤亲债主,能够当下救拔冤亲债主,有信心的,请举手。举手都不坚决,都不快。好,请放手。其实,你好好检查,你这个信心有多足,你念佛就有多大受用。当你这个信心具足的时候,有没有度尽冤亲债主啊?有没有度尽一切众生啊?有没有度尽一切附体呀?你还有没有挂碍啊?你没有挂碍了,就不会再想这件事了。因为一切度众生的行为,一切救拔冤亲债主的行为,都在当下这句佛号里边,不在外边。当下念佛就是救拔一切附体,当下念佛就是救拔一切冤亲债主,当下念佛就是消除一切业障,当下念佛就一定能令你障消愿满、随所愿欲、如意即成。你得有这个信根、有这个信心,当你具足这个信根和这个信心的时候,你就度完一切苦厄,就度了一切众生了。
所以,从此大家不要再念众生相、不要再念业障相、不要再念冤亲债主相、不要再念任何苦相,好不好?这(样),你和众生的关系就圆满了,都统一在你当下念佛当中了。当下念佛、当下圆满,尽未来际相续、尽未来际圆满,你想不成佛也不可能,因为你的心已经成佛了,是心就是佛,即心即是佛,没有不是佛。是不是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