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老人·毛栗子
文/张丽红
(原创 《家在山河间 》
2022-09-28 发表于山西)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又到了一年毛栗子成熟的季节。周末我们一大家子驱车前往泗交山区,要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体验一把采拾毛栗子的感触。儿子前两天一提议,我和丈夫欣然同意。公公、婆婆更是满口答应,因为当年和公公一块工作的李叔叔在山上种了毛栗树,几次盛情邀请。这不,正好中秋假期,外出赏秋采山货,想想都让人心生欢喜。
说走就走,儿子开车载着我们全家,从县城出发直奔泗交黄家门村,向李叔家承包的那座山疾驰而去。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山青水秀,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小鸟欢唱,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李叔叔今年72岁,花白的头发,清瘦的身材,身子骨挺硬朗。他以前是夏县农业局泗交农科站的站长,和时任夏县农业局长的公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私交甚好。两家人时有走动,有一年暑假公婆带着我和两个儿子还曾在他家住过几天呢。没成想,赶到他家却吃了闭门羹。向邻居打问,说李叔夫妻俩上山打毛栗去了,这几天正忙着收毛栗。并说他们的毛栗山坡不远,只有二、三里路。邻居指了指前方的大山,让我们沿山路进山寻找。

群山连绵,郁郁葱葱,一片苍茫。不由想起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的到来,显然是不速之客。与贾岛笔下的师者相比,李叔应该是大山的儿子,也是一位大山的守护者。汽车在沿山公路上缓缓而行,我们在满沟满坡的绿丛中搜寻。这几年国家实施封山育林政策,大山更加美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正在变成美好的现实,也造就了这里秀丽的风景。
“快看,他们在那儿!”随着儿子欢快的叫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半山腰上密密匝匝的树林中,有人在挥杆打毛栗子。公公急忙下车,望着上面一边走一边喊:“老李、老李!”李叔搭上了腔:“哎——你们来啦,快上来吧!”
我们停了车,顺着上山的小路往上攀爬。满山遍野都是树,也不认识哪一棵是毛栗树。到了跟前,李叔和阿姨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顺手便递给我们布袋,大伙开始拣拾地上的毛栗。看到长满尖刺的绿色圆球,像小刺猬似的一个个滚落在地上。哦,这就是毛栗。我赶紧用手拾,哎哟,扎的我手指生疼。阿姨笑着说:“不要拾带壳的毛栗!用手拿是不行的,要用竹夹子夹,你们到上面坡上拾炸开的毛栗子吧”。爬上山坡,看见很多脱了外壳的毛栗子。坡上的毛栗似乎永远也捡拾不完,只要有风吹过,不时就会有褐色油亮的毛栗从树上落下来,这儿一颗,那儿一颗,在铺满落叶的山坡上弹跳着、滚动着。我正兴奋的弯腰捡拾,两个超大饱满的栗子竟然砸在我的头上,好像说,你这么努力,给你个奖励!这捡拾毛栗的过程真是过瘾啊。儿子开心的说,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毛栗树了!
毛栗,又称板栗。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经人工广泛栽培。我们夏县泗交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毛栗树,毛栗已被评为全国名特优农产品。个大肉厚,味美甜香,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哺育幼儿,滋补孕妇及老人的营养佳品。它的吃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糖炒栗子、毛栗子烧鸡、板栗粽子等。还可以做粥,也可生吃或蒸着吃,是非常不错的美食。那一股浓浓的香味,让人闻着就垂涎欲滴,吃过后更是回味无穷。

我不住地用手机拍照,拍大家捡拾毛栗的情形,拍大山深处湛蓝的天空,也拍毛栗树挺拔茁壮的身姿。这种树木体型高大,大约有十多米高,枝繁叶茂,和核桃树有点相似,长长的叶子,散开的很大,果子就长在枝叶间。成熟的时候,有刺的绿色外壳会自动炸开,自然掉落,人们每天只需去树下捡拾就可以了。李叔和阿姨在毛栗成熟旺季最多每天能捡拾300多斤。

公公和李叔他们几年不见了,两个老朋友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两个人都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虽都是古稀之人,却都仍然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李叔包了一片山坡,种了几十棵毛栗树和十几棵核桃树,树龄都在二、三十年以上,每年收获毛栗一千多斤,核桃七、八百斤,土豆二、三百斤,收购商常和他打交道,打个电话就上门来收购。他还种有中药材,去年五味子就卖了几万元。李叔说,靠山吃山,只要肯下力气,大山不负勤劳人。公公笑着说他如今就是个“占山为王”的大财主!而我觉得,李叔应该是真正的大山守护者。
他们还种有土豆、南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环境优良,生长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口感特别好,尤其是土豆,又沙又绵,品质特别好!李叔有一儿一女,都在县城上班,平时也不常回来。两位老人依山而居,和大山亲密与共。他们栽下的每一棵树,种下的每一株苗,都是为大山披上了一件庇护的绿衣裳。而大山的每一块土地,都回馈给他们收获的喜悦。还有这满山遍野的树木和清新的空气。在这里,人与大山,和谐相处,相伴相依,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告别了朴实憨厚、热情好客的李叔叔老两口,我们在山谷间的溪水畔游玩。河水清澈见底,两边绿树环绕,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坐在河边石头上休息时,丈夫取出暖壶,沏上一壶泗交红茶,我们一边喝着热茶,一边欣赏着远处的秋日美景,真的好不惬意!公公沉思的目光里,是对这片大好河山的由衷赞叹。我也在心里想,这巍峨的中条山,这块古老的土地,需要更多的人来守护,而不仅仅是他们这些老人……
2022年9月26日


作者简介:张丽红,1969年生,山西省夏县人。爱好文学、音乐、书法。喜欢用文字梳理自己的生活。近年来,有散文、诗歌、通讯等散见报刊和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