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爱上秦皇岛”专题连载(第20集):
《爱上秦皇岛》
(摘录第20篇)
角山(下)
主播:言 心
【栖贤寺】
栖贤寺原名栖霞寺,因云雾缭绕而得名,始建明初,清初更名为栖贤寺。栖贤寺原建有山门、望海观音殿、龙神祠、肖显读书处、伽蓝殿、达摩殿、角山精舍、魁星阁、甘露亭、孚佑宫、神厨、京畲别墅、望京亭、山海亭等建筑。清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又重修和改建了关帝殿、桓侯祠等殿宇。栖贤寺新中国成立前毁于兵火,残垣断壁,瓦砾成堆。1990年冬至1991年春,景区按栖贤寺原貌在原址部分恢复。栖贤寺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读书消夏之所,我国明代尚书詹荣和明大书法家肖显少年时期都在此读书,故有“山海关文化摇篮”之美称。
栖贤寺分东、西两院,东院山坡上建有魁星阁,是一处集儒、释、道三家文化,融汇众家思想的多元性寺院。东院建有望海观音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正殿两侧建咳嗽神殿和传说中“威扬瀚海”的龙神祠和神水井。往前分别建有达摩殿、伽蓝殿、肖显读书处和三贤祠。寺内还有1个钟架,为清乾隆年间原物。由于历史悠久,钟架上的字迹己经模糊,隐约可见“捐银”者、“承办”者及“主持”姓名等字样。钟架上挂有一铜钟,正面写有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背面写有“万代遐昌,亿兆欢腾”。此钟为2000年仿造。
西院建有关帝殿,紧邻其侧是桓侯祠。往前行,拾级而上,便是栖贤寺最后一个景点——甘露亭。立于亭上,西观燕塞湖碧波如镜,东望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北览群山峰峦叠嶂,南看林木郁郁葱葱,大似世外桃源之仙境。
【角山索道】
角山架空游览索道位于角山长城西侧200米处,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运载索道,全长833米,高差211米,距地面平均6米。漫山林木之上,角山游览索道凌空飞渡,通向栖贤寺。索道山下站房为莲台,仿“瑞莲捧日〞景观而建。乘坐游览索道,既安全省力省时,又可饱览角山绚丽的风光,看长城蜿蜒腾跃,听古寺钟声悠悠,俯瞰古城全貌及万顷碧波的大海,飘飘然宛若神仙。
【角山气象景观】
<山门云海>
〝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云山结合,成为山地一景。角山由于常常云挂半山,形成寺在云上之景。晴空万里之时,寺门以下云海翻腾,若赶上日出或傍晚红光初映,角山寺院有峨眉金顶之形胜,十分壮观。
<瑞莲捧日>
拂晓时分,站在角山之巅,俯视大海,可见东方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突破云际,四周绯红色云光聚拢,恍如莲座,冉冉升起的红日如同一株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徐徐升起。片刻,太阳跳出海面,云消雾散,莲座隐去。清代诗人王一士看到此景写下诗句:“蜃气才出绚彩霞,琉璃屏畔涌奇葩:捧来东海一轮日,现出西湖十里花。”
<栖贤佛光>
佛光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光学气象景观,称金顶宝光。当阳光从观察者背后照射至浩荡无际的云海上时,深云层把阳光反射回来,经浅云层的云滴或雾粒衍射分化,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可见“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的景象。佛光奇观在我国峨眉、庐山等高大山区经常出现,角山非常少见。1997年7月6日角山早晚出现两次佛光,更为罕见。
<山寺雨晴>
山寺雨晴早在明初就列为山海关八景之一,是一种由栖贤寺周围小气候所形成的独特的降雨现象。由于受山后燕塞湖水的影响,云雾集散无常,形成山下阳光明媚、山上细雨霏霏,有时寺内风和日丽、寺外大雨瓢泼的景象。
角山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角山以其独具的非物质旅游资源,于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角山景区还有许多新近发现尚未开发的文化遗迹,如小月城、角山关、玩芳亭、京畲别墅等。
角山饱览了山海关的千古风云,是其沧柔变化的历史见证。1984年邓小平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后,角山长城得到很好的修复,从而成为迎接四海游客、五洲嘉宾的角山风景区。
城市之光书店推荐提供用书
主播:许志杰,网名:言心,河北秦皇岛市人,市妇幼保健院退休职工。喜欢运动和朗诵,愿在诵读声中寻求快乐,以朴实、自然,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志同道合的人传递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