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爱上秦皇岛”专题连载(第13集)
《爱上秦皇岛》
(摘录第13篇)
天下第一关(上)
主播:牧 歌
山海关,又曾称为: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90年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邻海,紧扼要隘,易守难攻,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是明万里长城上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主要以威武雄壮的 “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罗城、翼城、卫城以及1350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987年,长城被授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成为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三个代表地。2007年7月7日,中国万里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并名列榜首。
【坡道】
山海关城内有一条宽广的坡道,原叫 “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骑马上阵和巡视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走上马道,便可看到规模雄伟、气势浩然的“天下第一关”箭楼。
【“天下第一关”箭楼】
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城楼坐东面西,其建筑形式采用传统砖木结构,楼高13.7米,东西宽10.1米,建筑面积为19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底层西面是两扇对开的红漆木质大门,上层为木制隔扇门窗,其余北、东、南三面共开设68孔箭窗,窗板为红底白环黑靶心,鲜艳醒目,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为战时射箭之用。
城楼为九脊歇山式重檐顶,这种屋顶等级较高,是仅次于皇宫和皇家庙宇主殿的建筑形式。屋顶正脊上还装饰着一对脊兽名叫螭吻,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海中神物,能喷水,立于屋脊之上用来消灭火灾。另外,在四角的戗脊上还有许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小兽,每一个小兽都被当地百姓赋予了神话色彩:最前面的是走投无路,第二个是跟盯绊倒,第三个叫东张西望,第四个叫帮虎吃食,第五个是坐地分赃。这些脊兽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不但具有消灾灭祸、威慑妖魔的含义,还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使整座城楼显得曲线丰富、错落有致。
在城楼内外的檐、檩、梁枋和斗拱等木构件上,还有许多绘制精巧、色彩艳丽的彩画。这种彩画叫 “墨线石碾玉大点金”,属于中国古典建筑中“旋子彩画”范畴,其等级仅次于皇家建筑中所使用的“和玺彩画”。城楼上的每一个构件都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高超的建筑工艺。
【“天下第一关”巨匾】
山海关城楼内陈列一块“天下第一关”巨匾,是山海关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块匾。此匾长5.8米、宽1.55米,其中“一”字长1.09米,繁写的“关”字右面的两竖就高1.45米。这“一”字,虽然只有一笔却不显单薄,繁写的“关”字笔画虽多也不显臃肿。五个字结构安排讲究,布局章法得当,在整个关城形势的映衬下,大有镇关之风。“天下第一关”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整个关城的 “点睛之笔”。
此匾无落款、无年月日、无书写人姓名,历史上对它的作者争论不一,众说纷纭。据光绪四年(1878年)编撰的《临榆县志•建置编•城池卷》记载:“天下第一关,传为邑人明肖佥事显书。”“邑人”指山海关当地人,这为肖显写匾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城二楼内陈列一块清光绪五年(1879年)王治摹刻的匾,二楼外悬挂的是民国九年(1920年)杨宝清摹刻的匾。摹刻匾原有落款,后被油漆涂盖。据伍联德创办的《良友画报》第七十四期记载,1933年日军入侵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匾已经被日军运往东京陈列在九段上的游就馆。但传说运往东京的匾为明代内阁首辅严嵩所书,是否属实,尚待查考。
【山海关古建复原图】
巨匾之下便是古香古色的《山海关古建复原图》,这幅图蕴藏着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奥秘。复原图描绘了明代山海关古代建筑全貌。从图上可以看出,山海关位于东北和华北的结合部,北依巍巍燕山,南临滔滔渤海,东部有欢喜岭作为天然屏障,西面有古渝水形成自然壕堑。这里山海间距仅8千米,而长城贯穿南北,犹如一把大锁紧紧地锁住了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使这里自古就成为海陆要冲、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此外,楼内陈列着明清两代的兵器和清代的八旗服饰。
【古城三最】
“天下第一关”处处是“宝”,雄伟的城楼和珍贵的巨匾是两个“国宝”。此外还有“三件宝”,也是山海关古城三个之 “最”,位于第一关城楼后:中国城防建设中最小的城——瓮城、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罗城、改写中国历史最重要的城——威远城。
【瓮城】
城楼东面的城圈叫瓮城,是中国城防建设中最小的城。瓮城是建在关城城门外侧的小城,是关城由外至内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线,原来四个城门之外都有瓮城,现在只有东面一座保存完好。瓮城虽然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一是对关城起保护作用。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士卒昼夜注视城外动态,有警立即传报,敌人入侵靠近,可三面御敌于墙外,即使敌人进入瓮城,也可以把关门作为第二道防线,以四墙为堡垒制敌于“瓮中之鳖”。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表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城市之光书店推荐提供用书

朗诵:郑宝琴,网名永恒的微笑、牧歌。中共党员,秦皇岛市教科所退休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市教育学会、宏观教育科研和《秦皇岛市地方志》、《秦皇岛市教育志》、《秦皇岛教育》(季刊)编辑工作。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奖,曾荣获河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省市教育志编修先进工作者、省市学会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酷爱朗诵,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者奖”、“最美诵读者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