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的明亮的灯光
文/暮野
小城静默后,父亲翻出了多年前的老照片。老家那轮圆月,黑夜里那扇透出明亮的窗,还有特别熟悉的静谧又再一次找了回来,忍不住的怀念,忍不住的渴望。故乡实在太遥远了,思念还是决了堤,老家不是太“老”了,我的青春实在太远了,伸出想抚摸的手,原来是如此困难。

我很怀念爷爷家的灯光。一块不大的方块玻璃,照亮前面不大的一块院子,幸福也就从那里伸延伸到很远,这至今天想起来还是依旧,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尽情地玩,爷爷在旁边叭嗒地抽着老旱烟,奶奶在操办着一家人的晚饭,絮絮叨叨,火红的灶堂火红的气氛,我们的开心掀塌夜空的黑暗。爷爷的自豪是一群的儿女,一群的子孙,在他看来这是最大的财富与成就,他是一根独苗,太爷又过早地去逝了,生活对他来说就没有比一大家子人更可幸福可贵的了,常常念叨他才是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爷爷喜欢喝几口酒,我一直以为是胃口不好,活到现在我才明白,那是自足的一种表现,他很享受,反是来人一定拿出酒来让客人也喝几口,然后他就说这是哪一个儿子或孙子买的酒,那种荣耀与自豪比考上大学还满足,在他看来这是儿孙的本事与出息。关于念书,在看来就是认字,懂道理,不糊涂,也长本事,但从不勉强,他认为每一个猪身上都顶三格糠,各人都有各人的活法,但是都要活得理直气壮。他当过村长,一颗公心直至晚年,德高望重的主儿,十里八村大小事都请他说和讲合,这是他的面子,也时刻告诫子孙们不要乱沾人家共产党的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是有纪律的,活得也要象人,不要人家戳脊梁骨,工作以后的我直至今天也铭记在心。

奶奶是我心上的遗憾,曾无数次地想有机会尽尽孝心,可是还是错过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最思念她了,夜深人静经常泪流满面,我才是她心头的肉,这一辈子她那高高举起轻轻落地的手是打不疼我了,她如数家珍地知道家里每一个人都爱吃啥,尤其是我所爱的,她一口都舍不得吃,从春天往放假里搁,一天一天的盼,后来上班后也一样,直至我有了女儿。奶奶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她经常说男人的天下在外面,不在炕圪崂,炕头上有女人们的剪刀,所以不允许家里的男人窝在家里,外面流血流泪去。她是一个很公道很直爽很善良的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毫不留情地教训每一个不对的人,也豪爽热情地面对每一个人,村子里没有一个人不配服,一致的心好,一致的不介意,他的善心才是天地可见。那个年代,那个走西口的年代,我们就是去内蒙闯生活的驿站,很多的人小时候我就认识,喝水的,歇脚的,赶牲灵的,要饭的,爷爷奶奶总是无私地帮助和救济,也教育全家要积善积德,人张嘴求人都难呢,万人口里有毒呢,要人爱人,从小就耳耳濡目染。那是个旧转新的年代,据说也有过土匪,而我们家秋毫无犯,奶奶来说的一句话,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擦屁股的石头都有用,活在世上的人一定要友善,高人低人都要接触,不敢势利,谁有用谁没用,不走的路都要走三回。很多的道理很朴素,但是很受用,我一直留在心里,也时常教育着女儿,人,千万不能忘本,我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想起奶奶,我很欣赏的还有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奶奶跟妈妈一个态度,在她们的眼里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今天的活绝不会拖到明天,只可恨没读几天书,那个行动力我真是没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我也佩服她们的勤劳和宽容,很多的时间我是想不通的,那么多的子孙,无论啥时候都孜孜不倦,给这个做好吃的,给那个找需要的,我比起来可就差得远了,她们经常黑天半夜地做活,直至我有了儿子后才体会到不是不累,是爱心使然,我累的躺到床上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我奶奶和妈妈一躺到床上就熟睡了或浑身疼的要吃止疼片才能睡着,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瞌睡重呢。

想起老家,我很怀念老家的生活气氛。一把新鲜的蔬菜,一块香气四溢的盐猪肉,彻底的无污染,可以枕着太阳悠然地醒来,也可以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月光光。在这里时间的划分很简单,天亮,大亮,日上三杆,晌午,后晌,羊入圈,掌灯和几更几更,睡过头和没睡过头关系不是很大,我很陶醉自然醒的那种感觉,没有车辆的喧嚣,羊和鸡的叫声才是个清脆,特别是开轩面场圃,一股风来,淡淡的青菜香,沁人心脾,远方为沙漠和沙丘所隔,这就是所谓的世外桃源,没有人去打扰这里任何的安静,上苍的神与仙和这里不十分遥远,可以任意地许诺和对话,反正都是纯洁与善良的,根据挡不住我幽幽的思念,我常常思想着如果有空儿,奢侈地想想天外飞仙的事该有多么的惬意,阳光很暖,日子很长!

故乡在我的夜里无限的美丽,思念的闸门一时地不好关闭,光辉四射又一泻千里,左邻右舍,欢歌笑语,还有隆重登场的节日,你们都是我的亲人,都有最温暖的光辉,热爱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