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朝阳
【原创】
好多人都认识阎兴业老师,在人们印象中,阎老师风趣幽默,学识渊博。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阎老师在,欢声笑语声不断。
有一次活动,中午吃饭后,阎师说,今儿个这饭不赖,味道吃着不错,实惠。要是再有几瓜红薯,就更好了。我随口说,阎老师,你爱吃红薯?阎老师说,红薯只要下来,我家天天吃红薯,一天没有吃跟缺点啥。我说,阎老师,象你这年龄,以前红薯叶,红薯瓜儿,红薯糊糊,干红薯叶面条汤,红薯馍,红薯面条你还没吃烦?
阎老师说,以前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煤火台儿抢红薯,干软有弹性,说硬不硬,吃起来筋道耐嚼,出门拿还方便。
我脑海立刻想起小时候,父母亲做罢晚饭后,把煤火用三锨煤一锨土合在一起,倒点涮锅水搅拌下,铲些把火封起来,封一个圆圆的盖,怕火灭中间扎一个眼儿,再用烧火棍把二挡眼儿通一通。红薯挨着煤盖摆一圈,讲究家还用土圪塔顺着火垒个大半圆,有一两寸高,剩个小豁囗,用泥糊的光溜溜的,封火后红薯顺着土圪塔外圈摆一圈,火正面还有两个洞儿,各家煤火大小不一,洞儿有深有浅,洞儿囗比大人手大,里边也能塞好多红薯,洞囗儿用半块砖塞住,勤劳的父母为了孩子,晚上起来把红薯挨个翻个遍,让每个红薯受热均匀,早上看谁起的早,跑的快,拿的多,有时因为红薯,私念太大,和妹妹们还有磨擦,惹得父母来断官司。迫于父母威严,只好把自己拒为私有的红薯拿出来平均分配。和妹妹因为红薯一两天不说话成家长便饭。
冬天的早上手伸进装有红薯的囗袋,既暖了手,又顶了饥。教室有时生的有煤火,老师怕同学们吃凉东西坏肚子,提议同学们把食物拿出来放到火边加热,红薯,红薯糕儿放满煤火台儿,没白面馍,有时有玉米面发糕,玉米面发糕里有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白菜叶。还是红薯数量占多。砖垒的煤火台呈土色,黑黑的煤饼,红的中间小小一点火焰,冉冉的。火苗不大,因那时物资紧张,学校发一点煤,烧完这一次,下一次也不知在哪,得省着点用。白皮红薯,红皮红薯,皮亮的红薯糕,黄黄的玉米面,就摆在煤火台上,那种情景终生难忘,老师利用讲课间歇帮大家把食物翻面,每次翻面小朋友都睁大眼晴盯着自己的食物,心里小九九就算上了,怕自己的红薯烤糊了,有没有烤热,放火边的时间长不长。下课声晌,箭步向煤火台冲去,只为那一嘴吃的。尖叫声,课桌响动声此起彼伏。也有小朋友为了急着上厕所错过拿红薯时机,让别的小朋友浑水摸鱼,顺手牵羊顺走红薯,回来发现后嗷嗷大哭,那时候饥啊!早上光喝稀饭,全指红薯顶饥的希望破灭了。有些小朋友课余找有拿红薯的同学换一小点儿,怕给对方多了,伸出手指量长短粗细,有时候,为了那一囗心心念的红薯,尺子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你是白心红薯,他是红心红薯,拿红心红薯的不会吃亏的,因为红心稀罕,会多要一点白心的,这样换来换去互相品尝,当然,闹别扭肯定有,但不会因为吃闹到老师那儿,落得小气鬼名声。上课趁老师不注意赶紧把凉了的红薯送进嘴里吃一囗,偷吃的情景讲与孩子,他们竞异囗同声说,红薯有啥好吃的,看把你稀罕的。他们也许上课偷吃零食的毛病,和我们那时一样。但那时物资溃乏,添坑不要好土,红薯是土,肚子是坑啊。
记忆中的美味没了煤火台儿,没了煤火洞儿也许再也不能品尝,各种空气炸锅,电烤箱烤出的红薯怎能和原始的味道相比美?遗憾啊!
阎老师的话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红薯叶能当菜,红薯瓜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煎饥,以前谁家红薯多是好事,人省得忍饥挨饿,以前哪有那么多红薯,好多人都去外地买红薯片儿,红薯在以前立了大功。我就吃不烦,现在网络发达了,想吃网上可以买,三两天的事就能吃到,我是红薯老头儿,说完哈哈大笑。
红薯按品种有最早的胜利100号,大白条,现在有紫薯,西瓜红,蜜薯等等,按外皮颜色分,红色的,白色的,紫色黄色的。按内瓤分,有红心,黄心,白心,有白中带紫花心的,紫色的外皮紫心的等,红薯经过深加工,粉面,宽粉条,细粉条,粉丝,等等等等。红薯装进了精美的包装盒。进了小网兜,供给不同人们选择。
现在生活好了,各种生活物资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使大家有了更多选择,物资充沛的同时,人们嘴里常说,不知道吃啥,没啥吃,和阎老师说的我最爱吃红薯比起来,有几多感慨。
杖朝之年的阎兴业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人才济济,都在对社会做着贡献,他却没一点架子,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那么随和,正如他说他爱吃红薯一样,个人以为,是对生活的爱,不忘初心,常怀感恩,激励后人。

(作者与阎兴业老师合影)
作者简介:张朝阳,女,河洛巩义人,喜欢阅读、朗诵、听优美舒缓的音乐,喜欢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为伍。
来源:巩义文暖流年(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