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198)
吴兆骞《出关》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清初诗人吴兆骞像)
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20余年。友人顾贞观言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之父明珠营救,得赎还。其诗多写关外景色和怀乡之情;若干篇章,指斥沙俄暴行,歌颂黑龙江流域广大军民抗俄斗争,表现了爱国思想。工骈体文,诗气壮才丽,词亦工。有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jiǒng)临泛海曙,独峙(zhì)大荒秋”;“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落日千骑大野平,回涛百丈棹歌行”;“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绿杨烟缕。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三月归鸿满塞天,流澌(sī)日暮尚凄然。自从身逐乌龙戍,不识春风二十年”;“寄哀欲托庾信赋,赏音空忆钟期弦”;“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倚堞却寻南首路,汉关迢递已云霄”;“果肥风破甲,松劲雪生鳞”;“香散冰天畔,僧归沙海滨”;“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等名句。
【宁古塔】 城名。相传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满语“六个”为“宁古塔”。旧城即今黑龙江海林县海浪河南岸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即今宁安县城。
顺治十六年(1659)春,吴兆骞与方拱乾父子等难友离京出关。路经山海关作:

《 出 关 》
边楼回望削嶙峋,
筚篥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
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
柳色初开紫塞春。
姜女石前频驻马,
傍关犹是汉家人。
这首抒怀之作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嶙峋】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筚篥(bì lì)】 古代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也作觱栗、觱篥等。
【驿骑(jì)】 驿马。苏辙诗句:“边候失晨夜,驿骑驰中涂。”明•何景明《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衰亲】 年老的双亲。清•唐孙华诗句:“负米频行役,衰亲倚望情。”
【黄龙】 黄龙府,金国的地名,在今吉林农安。宋金交战时,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后来借指敌方要地。
【紫塞】 长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所筑长城,土色皆紫,汉亦然,故云‘紫塞’焉。”此指山海关。
(边塞诗人吴兆骞诗作)
吴兆骞出关后,经过半年的艰苦跋涉抵达宁古塔(旧城在今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那时的宁古塔是苦寒之地,流放之人的生活条件自然更差。出身官宦之家的文弱书生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知识和诗歌给了他力量,他与流放文人一起,在困境中以苦为乐,谈论学问,作诗唱和。
当时,沙俄匪徒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抗俄民族英雄沙尔虎达、宁古塔将军巴海等将领统帅广大军民多次出征打击俄寇。巴海请吴兆骞参与宁古塔将军官署文书工作,他欣然领命,几次随军出征参战,写出了许多战地诗歌。
他还开馆授徒,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坚持诗歌创作。后又成立了“七子之会”,“月凡三题”,写诗唱和。康熙十七年,康熙派人到宁古塔封祀其皇祖发祥之地长白山。吴兆骞写了1800字的《长白山赋》和排律《封祀长白山二十韵》,受到康熙赞赏。经过明珠、纳兰性德父子两年努力,尚书徐乾学兄弟等官员出金,康熙下诏,吴兆骞终获赦免。三年后,在北京病逝。

(流放23年每天饮酒作诗)
宁古塔的流放生活,宁古塔军民的抗俄斗争,造就了这位爱国诗人。有感于此,得句如下:
悲惨人生奈我何,
流放赢得大作多。
诗在远方升品位,
抗俄战地更讴歌。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