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第5期
供稿:唐舒展
阅读:唐舒展
(唐舒展女士风采↑)
知名俊彦唐思源、齐由来与杨华方三位老师赞誉传奇才女画家唐舒展唯美感赋三章及唐舒展的美画
一、
世代传承
---舒展(唐舒展)的丹青家世
作者:唐思源(潇湘画派研究院院长)
认识唐舒展,是五年前,潇湘画派要开宗立派,开宗鼻祖是齐白石,这个当仁不让。百年以后,齐白石的孙在世的很少了,湘潭也就剩下齐由来,唐舒展的师傅。潇湘画派开宗立派,这个得要齐家后裔拥戴支持,这件事,舒展做的非常好。
八旬的齐由来先生,还在坚持画画,手有点抖,还好,妻子女儿徒弟,都格外善待。
舒展的父亲:唐汉,黄埔生,随傅作义投诚,后在北平无战事的年代,因为爱了那点诗书画印,他师从齐白石。因为唐汉的爷爷四木匠是齐白石做木匠的师兄弟,一点乡土情,收了这个徒弟。
齐白石出名后,诈称齐白石传人,吃齐家饭的人很多,而真正得齐白石教授的徒弟,屈指可数,唐汉是其一。唐舒展是继往开来之一。舒展的画,笔法墨法,有许多齐派的技术。
齐白石是中国写意画的领军人物,他的创新引领,影响了共和国水墨写意的发展趋势,所以说,潇湘画派的立派,具有全球中国画的发展使命。因此,唐汉父女在潇湘画派承先启后上是功不可没的。
齐白石先生的画,“笔狠、墨足、水满、诗俗”,他都做到了。他创作的草根艺术,农村司空见惯的花鸟虫鱼,像刘姥姥进荣国府讲乡村故事,满足了京城的需求,因而倍受欢迎。
画家技术问题解决之后,题材是根本。舒展也抓住了这个根本。
注:
唐思源,潇湘画派研究院院长。
2019.8.4
二、
哈密神韵-溢彩流光
——舒展画瓜之脉跳舒展画
作者:齐由来
哈密瓜,筋气古雅,神韵秀逸,驭笔酣畅,用墨淋漓,布局巧妙,设色高华,既传承白石风骨,又彰扬创新个性,别树一帜,独领风骚,溢彩流光。十年求索舒展自幼远离故土,寄居西域,关外风情,边塞奇珍,耳濡目染,独爱哈密瓜。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青年之后,回归故里,但对哈密瓜,仍念念不忘,创作冲动,愈抑愈强。折返新疆,体验生活。早起探瓜,霞光日影,雾霭流岚,皆浮沉于疏枝密叶之间;暮研青藤,惊蛇游龙,驰骋瓜海,起伏于碧波绿浪之中。情交神会,胸中画意,汹涌磅礴。舒展作画,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通情、合理、醒透、鲜美,自脱天地牢笼,空灵自然禅意。趣在法外,引人遐思。传承风骨作为白石传人,舒展画哈密瓜的叶和须,选择性很强,就如祖父画虾,为了意境之优,有意删除一些腿和须,而不损害虾的真实感。根据需要,能衬托意境,鲜明主旨,舒展就画。潘天寿说过,赏心只有两三枝,辄写两三枝可也。舒展心知:胸中之瓜,并不是眼中之瓜,笔下之瓜,又非胸中之瓜。故必须舍其所舍,取其所取。悟通此理,染翰挥毫,繁简由心,信手写来,妙绝横生。七米长卷“哈密瓜”就是最好的说明。繁处,积墨画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简处,枯笔画藤,上可擎天,下能持地。巧夺造化舒展画瓜,功成名就,行内行外都戏称她为“哈密瓜”。她确实传承了齐派风骨,又具创新个性。色无论浓淡,必分层次,一脂一墨,一赭一绿,皆生动鲜活,跃跃欲语,让赏者目为之驰;形无贵贱,必分高低,一虫一蝶,一花一蕊,皆达意表情,飘飘欲仙,使品者心为之醉;幅无大小,必分宾主,一参一差,一实一虚,皆循阴阳昼夜之理,合五行八卦之道,令鉴者神为之飞。每一幅作品出炉,皆会端详仔细,反复参商,撕掉赝笔,焚烧衰笔,舒展留下真面目、真精神的妙品,故其作品日新月异,精品神品,不断涌现,国家级、省市级奖励,捷报频传。其作品被省图书馆和藏家收藏。舒展画瓜,个别笔墨的明暗阴阳的表达上更需精益求精。其父,我的老师,国家一级画师唐汉,曾告诫舒展,作画必需先做人,古来字画有佳名,蔡书虽好因奸毁,颜岳精忠万古钦。舒展铭刻于心。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洒脱写意。我相信未来的舒展:青春长驻,美德常青,艺术流芳。
注:
选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杨荣的《湖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三、
齐派画家唐舒展和她的父亲
作者: 杨华方(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
唐舒展父亲唐汉曾为黄埔军校学生,后跟随傅作义参加北平起义。在北平期间,他跟在北平邮政局工作的叔叔去齐白石家做客,白石老人和唐汉聊起老家湘潭,说起当年在傩塘湾他和四木匠在罗家祠堂做木工雕刻,唐汉说:“四木匠是我爷爷。”齐白石听后不由和唐汉越聊越投缘。唐汉喜欢书画,提出想跟白石老人学画。白石老人听罢满口答应。白石老人对唐汉说:“要学画,先要练笔,练悬腕。”唐汉从小就练习书法,即时悬腕写了几个大字。白石老人一看,甚是高兴,对唐汉特别喜爱。有一天,唐汉游中山园,见一只八哥用嘴刷理羽毛,忙用铅笔速写下来,回家后,又用毛笔画在宣纸上,次日送给齐白石指正。白石老人见这八哥挠腮弄翅,栩栩如生,得知是中山园临摹之鸟,连连夸赞唐汉有心,提笔画了幅《南瓜图》赠与唐汉,以示鼓励。《南瓜图》中遒劲粗苍的瓜藤上,长着一串浓淡相间的墨叶,叶子下挂着一只大南瓜,一只小虫飞向金黄色的南瓜花,维妙维肖,生气盎然。唐汉爱不释手,如家传之宝般珍藏。北平和平解放后,不要打仗了,唐汉挂牵家中年迈的父母,选择回老家教书。唐汉的国学功底扎实,教学之余,时常作画,在茶恩寺一带小有名气。齐白石在南方的后人齐由来、齐丽霞,还有后来成为著名齐派画家的王东常,都是他的学生。父亲唐汉曾被划为右派,虽处境不好,但性情乐观,想起自己年少时悬腕写大字受到齐白石称赞,便把女儿叫到身边悬腕习字。父亲不仅教她习字作画,也教她做人要诚,做事要实。落实政策退休,父亲已过花甲之年,他拿起画笔,仍然绘画不止。1992年,唐舒展的舅妈齐赛君去北京看望爹爹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父亲唐汉当年曾和齐良迟一起跟齐白石学画,给齐良捎去一幅虾蟹图。齐良迟看了这幅画说:“汉君的画很有功底了。”感慨之余,在画上题款留念。唐汉虽曾饱受磨难,创作的国画仍然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有的被收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当代艺术精品博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集》等,还有国画作品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作品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中山艺术等奖,诗词作品也曾在多种报刊发表或出版。
唐舒展随父母下放农村后不能读书,身为教师的母亲觉得女儿应有一技之长,便让唐舒展学裁缝。唐舒展天性聪慧,不满足只做一个裁缝,又开始绣花。绣花要画样,她要父亲教她画,又按自己所见所闻设计出牡丹、荷花、哈密瓜等各种图案。
落实政策后,唐舒展随父母回城。因为她会做裁缝,会做西装和旗袍,还会服装设计,被韶山服装厂特招担任设计师。不久,厂里发现唐舒展服装设计缝纫的才华,破格让她担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兼服装设计师。父亲见女儿成为能工巧匠,赋诗一首,赠予女儿:习得缝工一技长,为人穿着入时忙。裁云剪月千般巧,艺绝人夸美誉扬。十年后,老厂长退休,唐舒展接任厂长。唐舒展觉得当厂长限制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几年后,辞职在湘潭开了一家唐装旗袍店。她的仿古设计风格雅致经典,美观大方,深受顾客喜爱。但她总忘不了齐白石的虾蟹图,父亲的诗书画印,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潜意识里最喜爱的是绘画艺术。她对父亲说要放下一切,专心学画。父亲满口答应,把当年齐白石教他的绘画理论传授给她,按齐白石所教一笔一画给她作示范。唐舒展有如久旱逢甘露,绘画功底日日见长。父亲嘱女儿要博采众长。唐舒展又拜齐白石孙齐由来、齐白石弟子李立为师。唐舒展在生活中观察,在画案上体验,把虾的弧形体,曲直腹,伸弹之腹肌,用心刻写,以浓淡水墨,写出活蹦乱跳透明的虾。她追求不仅是虾的形似,更追求虾的神似。在父亲指导下,她还临摹徐渭、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潘天寿等名家的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把虾子的嬉戏之形,斗狠之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所画之虾,非常古拙,灵透活络,盎然生情。齐白石之孙、齐派著名画家齐由来曾这样评价:“舒展作画,极其灵性,尤其画虾,栩栩如生,深得齐门水墨之妙也,可喜可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齐白石纪念馆终身名誉副馆长、齐派著名画家王东常看了她的作品,认为她“深得白石真传,画作中有白石遗风”,十分看好她的创作前景。
唐舒展画虾灵动,画蟹传神,其工笔虫鱼,写意花鸟,各具千秋,红花墨荷,艳丽多彩,花猫戏鱼,情境各异。她的作品受各界人士喜爱,《清香》《多寿》《群虾图》《荷花鸳鸯》等被湖南省档案馆收藏,作品《硕果》被湖南图书馆收藏,一些作品还被中国书画收藏研究会收藏。《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中国作家》等国内一些报刊、出版物、画册、大型典藏画集刊登或收录了她的作品。她还曾获中华魂全国首届诗书画征集优秀作品展示奖、首届中国牡丹花艺术论坛牡丹诗书画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奖、首届国际华人文化艺术创作大赛环保艺术奖等。现为八一书画院湖南分院、致公党湘潭市委特聘画家,湘潭市莲城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南民间艺术研究会理事、韶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唐舒展想起父亲和齐由来、李立给她传授白石艺术时,强调齐白石说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她从中领会一个道理,向名家学习,学得真传,只是一般的画匠,画家必须有自己的东西,那就是创新。齐白石在前人的基础上,画出了独特的虾子和螃蟹,成为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还有长安画派石鲁、古典画派范曾、黄土画派刘文西、云南画派丁绍光、岭南画派高剑父、海上画派张大千、白胜黑画派黄泽金、新金陵画派傅抱石等,因为有创新,而成为各自画派的代表人物。国外名家安东尼奥•阿列格利,因为是16世纪早期的创新派画家,因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唐舒展决心探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想起少年时代随父母居于新疆石河子,那塞外的哈密瓜,比香瓜香,比西瓜甜。回湖南若干年后,交通方便了,新疆的哈密瓜南方也常见了。她买了几个哈密瓜,回家拿笔画起来,可画了十多幅,总觉得不如意。她求教父亲,父亲说,我没画过,不知该怎样去表现。据我所知,南瓜、丝瓜、葡萄、桃子什么的有人画,这哈密瓜产在新疆,以前很少有人看见,齐白石没去过新疆,没画过,也没见其他著名画家画过。白石老人告诉我,“画花鸟,就要仔细观察花鸟,特别要观察它的动态,要心中有物”,白石老人指导我画鸭子时还说过,“画什么,就得熟悉什么”。国画有很多题材可取,前人没画过的就很难,怎么表现?要突破,要创新,得你自己去摸索。是的,“画什么,就得熟悉什么”,画哈密瓜,必须先熟悉哈密瓜。唐舒展马上专程来到新疆石河子,在西北的阳光下,蹲在瓜田里写生。她画了好些头,那哈密瓜的纹路,不像,又画,还是不像。她一个个地观察,发现哈密瓜除有黄色和绿色外,那瓜皮上的纹路也不一样,有条纹和方纹之分。她向瓜农请教,原来,哈密瓜在生长时,由于肥料水分多,瓜内的养分骤增,会不断膨胀撑破外皮,瓜皮裂开处会流出一些液体使瓜皮愈合,因而瓜皮就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纹路。瓜农告诉唐舒展,一般表面纹路排列细密的,摸在手里感觉很粗糙,就像是布满了蜘蛛网,纹路清晰,并深,这样的哈密瓜成熟,肯定甜,摸上去表面非常光滑,纹路大的哈密瓜一定是不甜的。原来这哈密瓜的纹路这么丰富,线条还有这么多奥秘。唐舒展熟悉了哈密瓜,从哈密瓜的纹路,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熟度,知根知底,几经揣摩,画起来顺手了,终于把各种瓜的纹路画得似与不似之间,怎么看,色泽鲜美,纹路逼真,似是工笔描就,饱满诱人,看着犹如闻到瓜香。哈密瓜的藤蔓叶子层次画得也是绿浪起伏,生意盎然。
父亲看见女儿笔下的哈密瓜终于一个个滚瓜烂熟,色香诱人,被人抢着收藏,不由当年曾吃新疆果,今日犹思塞外瓜。色香更有真滋味,娇容走入千万家。酣畅的水墨交融,使一只只哈密瓜香甜袭人,沁人心脾。尤其她的七米长卷《哈密瓜》,枝繁叶茂,层层叠叠,硕果累累,密不透风。父亲一见,喜不自禁,又对画赋诗一首:神州大地美物华,偏爱西陲哈密瓜。岂与自然通灵性,画师笔底闪霓霞。唐舒展以前的画作,是临摹齐白石的虾、蟹等,已达到逼真境界,现在她提笔画哈密瓜,已是胸中有瓜,而胸中之瓜,并不是瓜田中之瓜,笔下之瓜,又非胸中之瓜。所以她笔下的哈密瓜,博采众家墨法之长,却又自成一体。现在,她的哈密瓜人见人爱,一些评论家和收藏家并认为哈密瓜的寓意好,团团圆圆,蜜蜜甜甜,象征着家庭幸福,爱情甜蜜。她的哈密瓜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家乡联展,最后被邓小平故居收藏。父亲唐汉得到消息,禁不住又诗兴大发:
瓜中至甜数此瓜,绿叶藤牵满地花。
兰蕙虽香无滋味。牡丹最美憾无瓜。
唐舒展笔下的哈密瓜图,一幅比一幅有趣。她认真创作每一幅作品,将美好的愿望带给千家万户。她还是一名爱心使者,将她画的哈密瓜等一些作品捐给湖南慈善总会,多次参加有关机构义拍,义拍款均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她希望让更多的人尝到“甜蜜的瓜”。父亲唐汉见女儿以笔下之瓜做慈善事业,心善甜如哈密瓜,被人称呼为“哈密瓜”,又高兴大声诵道:
绿叶丛中枕异瓜,纷纷蝴蝶绕黄花。
开怀自有真滋味,玉润珠圆入万家。
注:
作者简介:
杨华方,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红色第一家》等文学作品11部。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在1925》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剧本《齐白石》获国家电视剧精品扶持奖,另有作品获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奖、中国广播电视奖等。
著名画家唐舒展女士的风采↑与简介↓
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 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诚(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刘耀华、徐文斌
常务副社长:
尚玉洁
副社长:
涓涓溪流、李孔逢
顾问:巫兰
责任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
冰雪彩霞、阿明、少说多做、天乐、翩若惊鸿、老革命、细细的雨、许世红(宏红)、素心如雪、虹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
冰雪彩霞、阿明、翩若惊鸿、素心如雪、少说多做、天乐、天歌、白雪、开心、细细的雨、吉祥如意、虹、程慧丽、宁卫、优雅的女人、月儿、梦露、许世红、李嘉禾、何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