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宇鹏(陕西商州)
尊重人性的社会思辩,是回归人性本真和人之初心的思辩。人只有通透人性的表象和实质,才能理解整个历史和人生。社会百态实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斗争交融的结果。人有百性方为百姓。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利与义,野蛮与文明,成功与失败,尊贵与卑微,这一切都少不了人性的较量斗争的过程。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质上是人性的斗争史。鲁迅说:封建仁义道德实质是吃人。在文明的竞争社会里弱肉强食也是铁律,规则意识是强者对弱者的规矩。“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中国世俗文化道出人性的多面性:公道与自私;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坦荡与厚黑。人活一辈子,信什么道,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全凭自己选择。人行走在世俗世界里,自己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自己的身份标签。
从社会变迁和社会更迭来看,人性是需要文化塑造:以人类精神文明教化改良人性;而世俗文化又促使人性向更隐秘更深刻更复杂状态嬗变,即使人性外衣有着“七十二般变化”,唯一不变的内核还是人性。孟子言: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人类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是人的本性善良。善良的人性与地位、学历、身份无关;它与个人禀性、家风家教、道德修为与人文素养有关。
古今中外,谦谦君子有之,衣冠禽兽者不乏其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斗争中,人性争斗和社会斗争无休无止:酷吏与百姓,强盗与侠客,正义与罪恶、善良与凶残、真诚与机诈、正直与奸邪、红道与黑道……这些矛盾在人性斗争中此消彼长,一定程度上形成历史鸿沟。人性斗争有时泾渭分明,难以逾越;有时也会因为各自阵营立场和利益平衡而折衷苟合甚至伪装,以至清浊正逆鱼龙混杂,斩不断、理不清。人是复杂多面的立体人,我们不能机械的进行定量或定性划分。因此,毛主席在革命斗争中用政治思想教育和阶级斗争改造人性,保持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解决了决定革命胜利的人的根本性实质性决定因素。
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历史,观察现实,一切复杂的问题都有会有纹路、有线索、有条理,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复杂纷乱的社会关系,去解决棘手的问题,往往事半功倍。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演绎着人性的复杂微妙和神奇变化;而现实的人性又每天炮制出更多惊心动魄、神奇诡异的人间清流或野史。
舜帝小时侯亲生母亲逝世,继母为了让亲生儿子象傲禅位,继母与象傲欲多次谋害舜:舜修补谷仓顶棚,继母与象傲想纵火烧死舜,舜却手持两个斗笠跳脱,幸免于难。他们又让舜掘井,象傲母子填土,舜挖掘地道脱逃。得道之人,天必佑之。舜受尽后母欺凌,被赶出家,耕种于历山。舜善待百姓,“一年而所居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虽然舜屡遭陷害,事后舜却以德报怨,毫无记恨,仍一如既往地善待父母兄弟。帝尧暗中考察舜,终禅位于他。舜继位后,以德化民,他的父母弟弟也都得以感化,一家人其乐融融。舜帝行为世范,应是较早的以德报怨,以恩化人的善良人性的典范。 同是儒家先贤,孟子为亚圣,荀子却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反而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一个奶头吊大的兄弟,吃奶时必争斗不休。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利益分割,兄弟大打出手,争讼不休。因赡养老人,对簿公堂不乏其人。整个人类社会斗争史,实质是一部权力和利益争夺史。为权力明争暗斗,玩弄阴谋诡计,一切文治武动,造成杀人盈野,血流成河的血腥的历史与现实。因人性的自私丑恶残忍,历史发展轨迹从来不能预设。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驾崩于沙丘宫。赵高李斯为全身远祸,与胡亥密谋篡改了诏书,谋害宅心仁厚体恤民情的公子扶苏,杀死忠武勇毅的守边将领蒙恬,拥立二世胡亥为帝。胡亥终因人性暴虐凶残专横加速了大秦帝国的覆灭。曹魏政权交接,曹丕忌恨曹植恃才傲物,担心曹植谋反,以七步做诗决定曹植生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痛心疾首、椎心泣血之诗,也未能消解兄长曹丕的疑虑,曹植最终被贬为安乡侯,他郁郁寡欢死于陈地,后人称之为陈思王。 在王权争斗里,哪儿手足情深,惺惺相惜的人性呢?玄武门兵变,政权皇位之争,丑恶的李唐王朝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哪里还能顾及善良的人性和社会伦理规范呢?靖康国耻,岳飞精忠报国,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纵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的报国的雄心壮志,却落得“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的哀痛结局。而那个机深智密的秦桧为迎合苟安一隅的狗皇帝赵构,极尽构陷残害忠良之能事,这些祸国殃民的宵小之徒却能全身而终。这世道的善恶之争在一定历史时期正义善良被消解泯灭,栖霞岭跪着的秦桧,善良百姓怎敢答应让那小子直起腰身?
象牙塔里只供奉神灵,而世俗的人却是一个个穿戴整齐的善于演戏的演员: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者有之;道貌岸然者阴险诡诈者有之;阳奉阴违,见风使舵者有之;隐忍苟活,得过且过者有之。中国自古就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哥们义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各有宿命,有混的、有看的、有搅浑水的、有凑热闹的,有人看破不说破,有人说破看不破,人性的复杂不过是经过文明过滤和阅历打磨罢了!因此,无论是国际风云诡谲还是家长里短的乱象,我们只要尊重了人性规则,一切就都有思路和规矩,一切复杂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诗人北岛说:卑鄙有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有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一边要仰望高尚者的星空,一边还要踩踏着人性的血腥前行。好好生活,好好活着才是王道。对于世风人情,我们不要轻易用光明黑暗好坏善恶来评判,如果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活着都不容易,损与益,高与低都是相对的。在自尊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尊重每一种选择,尊重每一个结果,因为人性永远要比我们想象复杂的多。
人性的发展逻辑也就是人发展成长阅历增深的过程。在人性复杂争斗中成长的人才能成为成熟理智的人;而在文字世界里泡养的灵魂永远是不通世俗烟火的盲人和不识人性险恶的书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历胜于学历,识人胜于读书,读史胜于阅世,这也就不难解释学历浅倒很少受到成规教条的束缚而格局成就反而大的原因。因此,这世上每个人的开悟迟早是对人性的认识深浅的过程。《西游记》里孙悟空经过道师点化开悟得早,经过太白金星炼丹炉炼就火眼金星,他能识人妖禽兽,善通七十二变,有了此身本领才得以降妖除魔,保唐三藏取得真经。 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揭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含情脉脉的神秘面纱,将中国古代以至近代那些历史人物成功之道——厚黑本质暴露无遗。假仁假义的刘备,无赖流氓的刘邦,阴骘毒辣的朱元璋……中华文明在这些帝王将相的权力争斗中往厚黑的方向发展。观察历史上那些善于发迹者,他们大多能洞悉人性弱点,善于灵活运用“法、道、术”的厚黑之阴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深谙人情世故,理会应用厚黑之道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人在童年期对真假善恶是非曲直美丑还能泾渭分明,但随着人在社会摸爬滚打阅历增深之后,人却逐渐变得深谙世故,老成持重,趋利避害,明哲保身,成熟理性,甚至个别人人性沦落,这很可能会成为一些人在复杂社会中生存的人性变通的借囗。
《厚黑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是步入世俗社会成功大门的成功学,这是心照不宣之理。李宗吾先生敢于象牧羊人一样向羔羊的人类揭示人性演进的社会规律,我们更钦佩其勇气。 每个登峰造极者必是人性通悟者,然后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人性通道塑造自己灵魂,选择自己命运的亮光,发展壮大自己,从而改造人类社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人无数。
人无志不立,人若缺乏人性难活于世。一个民族若缺乏凝聚美好人性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跨越历史障碍,更需要在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梦的节点上扎根传统文化,培育美好人性,汲取人类智慧,培育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中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力。中国共产党正在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反腐败,除痼疾,重塑道德文明,肃清官场逆流浊流。不得不说这是以国家和人民意志重塑人性之根基,这是中华文明的幸事。只有重塑以人性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明体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人民性质,中华文明才能行稳致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会员,《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