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16019/classic.aspx
文游天下(509)
红碱淖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请到沙漠来看海!”这绝非痴人说梦,因为红碱淖能让您梦想成真。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之间,它处在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同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为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其面积达36平方公里。伫立湖畔,微风拂面,涛声盈耳,层波涤岸,鸥鸟翔集,人们便恍若置身阳光明媚的黄金海岸了。

“淖”在蒙语中是湖泊的意思,由于湖沙多为红色,而水质又偏碱性,所以有了汉蒙双语合璧的“红碱淖”之名,而它还有一个凄婉的别称“昭君泪”。相传,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路过此地时,正值深秋,草木枯黄,西风萧瑟,她回望渐行渐远的中原故土,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取出心爱的琵琶,弹起幽怨的神曲,天地动容,雁落平沙。昭君泪如泉涌,玉珠落地为湖。就连王母娘娘也被她感动了,派七位仙女捧上彩带献礼,遂化作汇入“昭君泪”的支支河流。

传说肯定经不起推敲,昭君出塞距今已有2000多年,而红碱淖的形成不过百年历史。这块区域在清朝早期尚是一片沼泽地,直至同治年间才积水为湖,后来还多次遇旱干涸,到了民国时期方固定为湖泊。1969年,陕北连降暴雨,红碱淖水面到达峰值70平方公里。而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再加支流上拦河筑坝,流量锐减,以及煤矿用水日增,导致“昭君泪”在不断地缩水。

但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不懈努力,红碱淖入湖水量逐步增加,湖区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成为闻名遐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人们可以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看波光粼粼,望美女如云,可泛舟湖上,听水花欢歌,赏犁波逐鱼,亦能纵马湖畔,或驾车冲沙,而这里还是观赏鸟类的天堂。

红碱淖里栖息着野鸭、天鹅、遗鸥、苍鹭、白鹭、大雁、灰雁、红雁、白骨顶、绿头鸭、赤麻鸦等几十种飞禽,尤为特殊的是世界濒危鸟类遗鸥。它在1931年才被发现,所以冠以“遗落之鸥”的雅号,2000年10月,人们首次在红碱淖看到这种珍稀鸟类的身影,经过20年的精心养护,红碱淖遗鸥的数量已超万只,占全球这一物种的六成以上,每年都有大批世界各地的鸟类爱好者来此观赏它们。

假如王昭君真能与红碱淖邂逅,那被其琴声所感动到忘了扇动翅膀的大鸟当属遗鸥,四大美人中的“落雁”也该改为“落鸥”了。如果说红碱淖是昭君的泪珠化成的,那其也应该是激动的泪水,她会被眼前的美景感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当她看到湖畔矗立着自己的巨大雕像,更会感激涕零,这里的人们如此敬重她,昭君定会全力守护这枚“大漠明珠”,使其愈加璀璨夺目,让游人尽享沙漠沧海的壮丽景色。
2022.9.24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509)红碱淖》
文/常原平
沙漠看海非痴梦,
红碱淖让梦成真。
两大高原过渡地,
面积36平方里。
涛声盈耳波涤岸,
鸥鸟翔集风佛面。
黄金海岸恍若置,
神清气爽醉湖畔。
“淖”在蒙语释湖泊,
汉蒙双语“红碱淖”。
凄婉别称“昭君泪”,
传奇故事幽怨多。
清朝早期沼泽地,
民国固定为湖泊。
气候变暖降水减,
拦河筑坝流量缩。
不懈努力水量增,
4A景区渐闻名。
沙滩可享日光浴,
泛舟纵马听鸟鸣。
栖息飞禽几十种,
濒危鸟类遗鸥存。
如今数量超万只,
全球物种占六成。
昭君邂逅红碱淖,
遗鸥必被琴声动。
“落雁”应改为“落鸥”,
美人落泪缘美景。
矗立雕像感涕零,
昭君义举受敬重。
“大漠明珠”全力守,
璀璨夺目招游人。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