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游滇池西山
文/龚飞
出大观楼公园,我又信步游览了五百里滇池。
滇池紧靠昆明西南又称昆明湖,古称滇南泽。周围群山环抱,河流纵横,沃野千里,良田万顷,文化繁荣,风光秀丽,又多名山胜景,是自古以来吸引众多游人游览的“高原江南”。
在去滇池的途中,我搭乘了一辆马车。驾车的是一位老师傅,一边赶马一边还哼着曲调儿。他向我讲了许多有关滇池名字的来源。滇池之所以名“滇”是有很多种说法的,一说滇与巅同音,乃“山巅之池”,即高原之顶的湖池的意思。一说“滇者,颠也。”指的就是滇池水系流向“颠倒”的现象。由于滇池之水,从螳螂川西出,再折向北流入金沙江,产生倒流现象。又说“滇”(甸)是彝语平坝的意思。还有人认为,“滇”是此地古代部族的名字,先有滇人,后才有滇池之名。

十多分钟之后,我来到了滇池岸边。此时,滇池的雾还没有散尽,茫茫的湖面上笼罩着一层灰白色的雾,随着东方泛白,灰白的雾像轻纱似的摇曳起来,仿佛有无形的巨手揭开了笼罩着湖面的这层轻纱。
慢慢地,雾散尽了,太阳已经升起了,万丈霞光染红了天边,也映红了湖面,万道金光给滇池铺洒了粼粼金波。湖面平静似镜,滇池是那么温柔美丽。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湖边垂柳随风轻飓时,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滇池变得妩媚动人了。
滇池也好大哦,远远看去,可谓:五百里波涛尽收眼底,十万分喜悦涌上心头。它不仅有湖泊的飘逸和韵味,而且也不失大海的气势和情调。朝霞夕晖,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无时不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
旅游手册是这样描写滇池的:“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怎么说呢?“风光秀丽”是有一点,“湖光山色”嘛;“风帆点点”是假的,湖上都是快艇飞来飞去,坐着快艇,在湖上飞着真的是一个字:爽!至于“碧波万顷”,千真万确的“碧波”啊!整个湖水都是青中带绿的,水质是我在旅游中所见过的最差的——这种水色我只在城市公园里的死水潭子看到过!用科学点的说法是: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泸州人说的是水葫芦)繁殖过度。如果当地还不重视湖水水质的治理,等蓝藻把湖水的氧分都耗尽,那离黑臭的一天就很近了!当然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希望滇池的明天会更加美丽!

游罢滇池,我们便向西山走去。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900米至2350米。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走过华亭寺、太华寺、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之后,就来到了聂耳墓。聂耳墓呈钢琴形,庄严大方,七个花台表示七声音阶,24级石阶表示聂耳享年24岁,构思奇巧,寓意深刻。墓前有用汉白玉雕成的聂耳像一尊,背后护墙上的浮雕表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团结抗战,前赴后继的光辉岁月。聂耳纪念馆内陈列了聂耳的生平文物、照片等许多实物资料,还出售他创作的歌曲带子。聂耳,原名聂守信,中共党员,祖籍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1935年7月11日在取道日本赴苏联时,不幸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溺水而死。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创作出了除《国歌》外的《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等在当时流传较广、影响甚大的歌曲,至今人们还在传唱。
游览西山风景区不能不游龙门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龙门是杨汝兰、杨际泰父子组织70多户石工,花了22年才完成的,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远处青山如黛,白云悠悠,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转身回顾石室,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天临海镜”字样,中柱题有联云: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正中雕魁星,是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雕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神;南雕关圣帝君(关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安上去的。相传,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婚姻不幸,后来参加凿龙门,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在最后刻魁星手中的朱笔时,不慎将笔尖凿断,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留下了缺憾。他伤心至极,纵身跳下龙门。他献身艺术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远远望去,滇池湖面、岸边山峦都渐渐罩上苍茫的暮霭。踏着暮色,我依依不舍地作别西山睡美人回住地去了。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